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第一场秋雨在处暑当天来了,还是今年的最强台风“天鸽”带来的。
今年第13号台风“天鸽”也在今天中午前后在广东珠海到阳江一带沿海登陆,“天鸽”中心经过附近海域或地区风力有14-15级大风,阵风可达16-17级,局地特大暴雨!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所谓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预示着炎热正式消退,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逐渐降低。
在这个由热转冷的过渡阶段很容易生病,所以我们更需要养生,健康地迎接秋天的到来!
年处暑时刻:8月23日06:20:09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气候:气温下降,秋老虎,雷暴
处暑风俗:放河灯、开渔节、泼水习俗等
“处”含有终止之意,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秋天到了!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养生保健应养肺滋阴和祛暑化湿并重。随着雨量减少,燥气生成,还应注意防“秋燥”。
秋季饮食:记住16字诀
1滋阴润燥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处暑时节要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
菠菜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推荐美食:芝麻菠菜
原料:鲜菠菜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莲藕凉血补脾
如果取生津凉血功效,可将生鲜藕切片或小块,用榨汁机榨汁饮用;
如果取补脾功效,可以在煲汤的时候多放些莲藕,比如鸭肉炖藕、莲藕排骨汤、莲藕猪蹄汤,都有不错的秋补效果。
2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秋燥耗伤人体津液,易造成阴津亏虚。不少中老年人会感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瘙痒、大便干结等。
可以尝试“一咸一甜”的方法。在白开水中加少量盐,少量多次饮用,可减少水分流失。蜂蜜具有润肺、养肺的作用。
此外,还有几道最适合处暑食用的茶、饮、汤、粥,一起来看看吧。
莲子芯茶清心安神
莲子芯能帮助降压,还有清热、安神、强心、排毒的功效。
每天取莲子芯3~5克,开水冲泡后当茶饮用。
蜂蜜饮润肺养肺
营养专家认为,蜂蜜是集全部营养与一身的天然食品,不仅可以外养肌肤,还内养腑脏。
挑食标准:应挑选气味纯正、有淡淡的花香,颜色成透明或半透明,挑起可见柔性长丝而不断流者。
食而有道:存放蜂蜜不要用金属及塑料的容器。冲服蜂蜜的水温最好不超过60℃。食用蜂蜜的最佳时间为饭前0.5-1.5小时或饭后2-3小时。
百合银耳莲子汤健脾和胃
原料:干百合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莲子、百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银耳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三者搭配可缓解这个季节口燥、咽干、失眠的症状。
粳米山药粥补脾暖胃
粳米,健脾胃、补中气。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B、烟酸、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二者搭配能补脾暖胃、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
3少辛增酸
秋季里有一个著名的养阴法则,叫“少辛增酸”。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
“望梅止渴”的故事说明酸性食物具有非常强的滋阴效果,甚至还没吃到嘴里,润燥的效果就已经出来了。
应季水果食酸润燥
所以处暑时节要多吃应季的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
别小看小小的葡萄,吃它可有着许多好处:研究表明,葡萄皮和葡萄籽中含抗氧化物质白藜芦醇,对心脑血管病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葡萄中的类黄酮可抗衰老。食用葡萄皮,有益于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健康。葡萄表皮颜色越黑,含黄酮类物质越多,对保护心脏作用更好。
秋季起居:多晒太阳抗秋乏
1每天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顺应时节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
2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是非常实用的生活谚语,“春捂”是为了帮助气血走表散热,促进阳气生发;“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
因此,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全副武装,“秋冻”更利于适应和抗御即将到来冬天的严寒。
3多晒太阳抗秋乏
很多人容易感到秋乏,这其实是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入秋后,日照时间减少,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的情绪因而低沉,所以要增加阳光的照射,晴天时多到户外散步,每天保证半小时。
每天喝一杯花旗参茶也有提神补气、抗疲劳的作用。
4心宜平静
处暑燥热,饮食是一面,更重要的是要时时观照内心,调整心境。内心守静的方式有很多种,盘腿静坐、卧禅数息等都是帮助我们内视己心,涤除芜杂,从而复归于平静的好办法。
选择一个爱好,诸如书法、篆刻、古琴或太极等,都能帮助我们修身养性。慢下来,静下来,才能更好地顺应自然,与天地同生。
5多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6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孩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可出现闭经、不孕。
7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
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这时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多吃一点清淡食物。此外增加酸性食物,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
同时像西瓜这类寒凉的瓜果,则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了。可以多吃一些秋季应急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哈密瓜、桃子之类的水果。
秋季还适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
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秋季养生食谱
枸杞雪梨汤
材料:枸杞克,胡萝卜克,雪梨4个,蜜枣3颗,瘦肉克,姜2片,盐适量。
做法:
只取枸杞菜叶,洗干净。把枸杞梗清洗干净,捆成一扎。
胡萝卜去皮,洗干净后切块。洗干净雪梨,切块。洗干净蜜枣。洗干净瘦肉,汆烫后再冲洗干净。
煲滚适量水,放入枸杞梗、胡萝卜、雪梨、蜜枣、瘦肉和姜片,水滚后改慢火煲约90分钟,取出枸杞梗,然后再放入枸杞叶续滚约20分钟,下盐调味即成。
山药老鸭煲
材料:鸭子1千克、山药克、葱、姜、八角、料酒、盐适量即可。
做法:
先将鸭子洗净剁块,山药去皮切块,姜切片,葱切段;
鸭肉焯水后,冷水下锅煮,放入葱、姜、八角、料酒;
约40分钟后,待汤表面浮出油花后,放入山药,煮至食材酥软,再加入盐调味即可。
蜂蜜红枣茶
材料:干红枣克、冰糖80克、枸杞适量、蜂蜜适量、水。
做法:
红枣、枸杞洗净沥干水份,去掉枣核。
将红枣、枸杞加入适量水放入搅拌机打碎,倒入锅中熬至粘稠,趁热装瓶密封,随用随取。
饮用时取少量调入蜂蜜,热水冲泡即可。
秋季健康果蔬
下面给大家推荐几种秋季养生水果。秋季水果怎么吃最健康?
在国外有这么一种说法,即“上午的水果是金,中午到下午3点是银,3点到6点是铜,6点之后的则是铅。”
意思是说,上午是吃水果的黄金时期,选择上午吃水果,对人体最具功效,更能发挥营养价值,产生有利人体健康的物质。
当然,这样的说法并不那么绝对,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要发挥水果的良好作用,正确的吃法很重要。
早晨,尤其在十点左右,此时阳气上升,是脾胃一天当中最旺盛的时候,脾胃虚弱者选择在此时吃水果,更有利于身体吸收。
午餐后1小时吃水果有助于消食,可选择秋梨、杨桃、橘子、山楂等有机酸含量多的水果。
晚餐后吃水果既不利于消化,又很容易因吃得过多,使其中的糖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
秋季运动:坚持四个多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平时多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但要适量。处暑是丰收的节气,植物果实成熟,户外风景迷人,此时很适合外出郊游散心。
专家提醒
运动方面,不要剧烈出汗,汗太多会耗伤阴液,我们说秋冬要养阴,所以运动时不要剧烈出汗,要及时补充水分。
1多散步
可以做一些深长呼吸的运动项目,比如说散步,体操,健身气功,太极拳等等。
2多伸懒腰
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即使在不累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轻松。
这是因为,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3多梳头发
头部有多个穴位,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并且消除疲劳。
可以“指”为梳,对头发和头皮进行的按摩。双手伸开,用手指指尖触及头皮,顺经络走向从前额正中开始,以均匀的力量向头顶、枕部、颈项顺序梳理。
4多笑
“笑”,是养肺诸多方法中最廉效的一种。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
人在笑中会不自觉的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且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秋季防病:外病内治
1皮肤瘙痒要养肺
一到秋天,由于气温下降,加上多风,气候变得干燥,很多人都会感到皮肤变粗,甚至出现瘙痒。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光靠外搽润肤是不够的,“外病”也要“内治”,皮肤的毛病还要靠养肺来调。
在秋天除了多喝水以外,还宜多喝粥、豆浆,多吃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秋梨
特别是秋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清燥等功能。
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2预防感冒
处暑之后的天气经常会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外出不要只穿一件过薄或过厚的衣物,可以叠穿两件以上衣物,便于随时调整。
早晚温度较低和睡觉时,要护住胸背。因为五脏的腧穴都汇集于背部,如果邪风侵入,容易患病。
3慎防风湿性心脏病
专家提醒,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处暑天气渐凉、昼夜温差相差较大,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风湿性心脏病。
秋季保健:
学会两个小动作
两个小动作预防感冒
按迎香穴
取穴: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
手法:擦热拇指,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组。
按扣肺俞穴
取穴: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手法:两手握空心拳,轻叩肺俞穴数十下,左右交替。
此法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助于体内痰浊排出,且可以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
最后,我要送朋友们:
一首养生七言诗,养生保健我唠叨。
早晚温差拉开了,增减衣物防感冒。
秋意渐浓防秋燥,多喝开水火气小。
多吃水果睡午觉,饮食清淡休息好!
处暑之后,养生照着这个做,让你这个秋天不生病,送给各位亲友,大家赶快学起来哦!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