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在医学范围内一直被当做一个症状来治疗。
在传染病大范围流行的时候,发热同样起着反应人体内部问题的作用,但是反应往往过于激烈,会对于人体产生一些急性的、不容易逆转的伤害。
防治传染病,要警惕发热过度,这样的惯性,让医学到了非传染病主导的时代,对于发热不及仍然保持着过分的警惕。
目前,很多疾病是不容易发热的;很大一部分人群是不会发热的;更多的人还是惧怕发热的。
医学的作用在纠偏,医生的作用在随时权衡利弊。
当发热不足的时候,医学应该纠什么偏?
当适度发热利大于弊的时候,医生应该做什么?
适度发热是一种恢复和保持健康的能力,现代人有这种能力的已经不是很多了,我们希望能帮助大家找回这种能力,于是有了“发热诱导疗法”。
身体会适度发热,说明身体变壮了,会自我调节了,如果再交给他一些正确的理念和治疗,一些疾病就容易治愈。
以下用一些实例来说明适度发热的益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独立思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让大家走向健康、保持健康。健康常在,疾病自然就离你远去了。
一、享受发热,无为而治
“如何对待发热?”若问中医,回答多是解表散热、攻里泄热、甘温除热、滋阴降热等;若问西医,多是消炎、退热。医生多把发热当做“病”来对待,无论中医西医,一见发热就想要抑制之、消除之(甚至可以说是掩盖之),几乎成为思维定式。
这样对待发热是否是正确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人为什么会发热?进而可以尝试,在安全的前提下如果不去退热又会怎么样?改变对症治疗的思维惯性,从“以人为本、长治久安”来看,“放任”身体热一段时间是对机体长远的健康更好、还是一定不好呢?
本文试着给出一些临床的事实和理论的探讨,希望给患者及临床医生一些借鉴。
患者宋某某,男,36岁,银屑病病史16年。诊治之初,笔者通过其病程缓慢、病变局限、皮损肥厚判断其为阴证。给予适当治疗后,精神渐好,出汗渐匀,头部、小腿部皮损消失,只剩面部难以攻克,常诉面部皮损僵硬不适,整体辨证为热郁阳明,处以大剂白虎汤为主收效不显,尝谓凭药力难于散结,如果可以通过正气的调整,有诱因激发发热则会帮助治疗。年9月30日复诊:患者诉有3天连续发烧,体温38度,因知笔者关于发热的道理,故未用消炎、退热药物,3天后自行热退,自觉与之前相比明显精力充沛,出汗变得容易而均匀,吃饭时胫前也可以出汗。最让患者欣喜的是,烧退后面部僵硬感消失,自觉柔软灵活了,之后的治疗也由于这次发热而变得顺利很多。
患者何某,男,6岁,银屑病病史7年。高中时得了支原体肺炎,高烧不退,咳嗽严重,后来去医院诊治,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打针、输液,终于“好”(症状减轻或者消失)了,可真正的烦恼却来了,身上开始出现红色的小斑点,后来越长越大,慢慢表皮上附着了银白色的皮屑,后确诊为银屑病。7年来四处就医,皮疹顽固难愈,几乎丧失治愈的信心。求治于笔者后,精神、出汗、皮损都在好转,只有小腿几处顽痰死结变化甚微。年11月19日复诊:患者诉出现发热,扁桃体化脓,均未用药,后发烧自行消退,扁桃体自愈,皮损也大为改观。之后患者用文字来回顾这次发烧的经历:“……张大夫说要是有发烧和感冒的情况只要不危及生命就不用管,让它烧下去,自己慢慢退掉……真的开始发烧了,下午就感觉不舒服,到了晚上量体温38.3度,我想起了张大夫的话,让它烧下去,我就没有管,没有喝任何的退烧药,一直喝水喝水,就这样熬过了第一晚,第二天早上量体温39.,体温升高了,身上特别的难受,腰疼,腿疼,但也就在被子里一直躺着,一身汗一身汗的出,自己都不记得怎么过的这一天,晕晕乎乎的,只记得出了好多汗,被子里床上都是潮潮的。第三天体温依旧不降,还在39度左右……换了一套床单被罩,又熬过一天。第四天的时候体温终于缓缓降了下来,精神也好多了,可是扁桃体又开始疼了,心想,糟糕,不会是扁桃体发炎了吧,果不其然,第二天扁桃体化脓了,但是没有发烧。多喝水多喝水,再熬吧,谨记张大夫的话,不能吃药。就这样折腾了一个星期,烧退了,嗓子不疼了,我发现身上许多地方小的癣没有了,稍大一点的也退下去了,依稀能看见些红色的印记。那时候心里真的太高兴了。”
笔者在临床中遇到患者发热,并不是急着去退热,而是首先判断发热对于其身体造成的危险我们可以接受的程度,接着评估发热对患者机体产生的长远影响,最后才决定是退热、或是助热。按中医分析病机属阴者,发热多可以帮助疾病由阴转阳,这时候笔者多会力陈利害,让患者明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享受”发热的好处。经过发热的自愈过程缩短治疗进程的例子太多了,近来有70岁银屑病患者赵某,55年病史,皮损泛发、肥厚,初诊时皮疹肥厚裂口,行动不便,夏季住院时坚持发热0余日,治疗不足4月时便精神、出汗、皮损都大为改观,患者自认为“已经痊愈”,如此之快速,出乎笔者的意料之外。
与藉由“发热”进入治疗快车道的患者不同的是,还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者由于不懂“发热”对人体的好处,盲目地掩盖发热、打击发热,从而让身体变坏、小病变大病,如安某,男,1岁,年9月6日初诊,病史一个半月。诊断完毕,问其最近有无发烧情况,患者自诉今年农历七月初二发烧,至39度,医生处以安乃近退热。大约十天后,身上开始起疹,医院诊断为银屑病。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在安全的前提下发热,顶多算是“短痛”,与此相对,发热处置不当带来如银屑病之类的复杂疾病便是心理、身体双重的“长痛”。
“短痛”处置合理可以预防“长痛”、治疗“长痛”。
而太多急功近利,“对症治疗”的医生看不到这一点。
发热是阳气与外邪相争的结果。初感外邪,能烧起来,整体阳气振奋就能把邪气赶走,迅速治愈疾病。久病之后能烧起来说明阳气的功能在恢复,疾病有速愈之机。小病不怕烧,只要安全,烧就是在治病;对于顽固难治的病怕的是烧不起来,而不是怕发烧。在经历了很多的银屑病患者后——有很多是经过偶然“发热”而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有很多是由于外感病发烧被误治而得银屑病,笔者越来越坚信关于正视“发热”的益处是重要的,希望让更多的医生和患者认识到这一点。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盲目地用消炎药或者寒凉中药去退热,而是尊重身体的“自卫反击”,更进一步的话,可以在关键时刻助人体正气一臂之力。
有了这样的思维认识,才能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从容不迫地对待发热、“坐享其成”,让很多难治性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以发热为拐点出现阶段性转折。如果医生治病只是为病人消除了症状而不考虑病人的整体,甚至以牺牲长远的健康作为代价,消除症状,貌似是在治病,实质是在害人。医学要寻求真正的治愈,必须要以人为本、整体兼顾,实现人体的长治久安。
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自然是疾病的医生。自然能自己发现治疗途径和方法。”老子更是有“无为而治”的高见。在笔者看来,一位高明的大夫并不应时时想着如何“干预”人体,而应该学会更多地向人体的自愈能力学习,顺应自然之道,无为而治。“发热”作为人体自愈过程的外在反映,是应该抑制,应该掩盖,还是应该顺应、帮助?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回答。总体战略上应该顺应,而战术上则需要三因制宜。
哲学是给予医学方向,如果方向错了,跑得再快又有什么用呢?
对于发热,可以“享受”者应该有十之七八,不去打击患者的自愈能力,对于医生来讲是“无为而治”,坐享其成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发热的痛苦,如果比起错误地压制发热带来的其他疾病来讲,应该是痛苦小多了,重要的在于观念的转变。如果真能明白“短痛”和“长痛”的道理,我们便可以“痛并快乐着”——享受发热了。
二、珍惜发热
从《伤寒论》原理的探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三阳易治三阴难”的结论。三阳三阴如何分辨呢?《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给出了答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发热……者”要比“无热……者”容易治。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
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不惧怕“发热”,而应该警惕“无热”。
如果一个基层医生将“发热……者”治成“无热……者”,我们首先不应该随意地鼓励。进而,我们还可以怀疑,他治错了。
治疗从根本上来讲应该是让病人越治越不容易得病、越治病越少的,快速地解除症状是不应该受到鼓励的,除非有其他更严重的后患或者生命危险。
发热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体正邪交争的外在表现。如果正气不足的话,是很难发热的,或者说是很难发高热的。而没有邪气,人体也是不会发动正气抗邪表现为发热的。如果,人体在发动正气发热抗邪,希望把邪气清除,而医生用了针对“发热”的对症治疗,实质上是在打击正气的抗邪的攻势。热退了,从表面上看是“病好了”,实际上是正气受伤了。一种后果是正气再也无力组织攻势——外在表现是发热,这下以“发热”为治疗目的的医学该欢庆胜利了,而其实质是正气的衰弱;一种后果是正气在短暂的受挫后,稍作休整,继续组织抗邪的攻势——发热,那么以压制症状为治疗目的的医学便会认为其是“反复发热,难治之病”,而其实质是正气虽然受挫,却还能组织起新的攻势,恰恰说明了身体较好。
笔者数年前治疗一例酒糟鼻患者,4岁男性,治疗效果满意让患者对于中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笔者为之治疗反复发热。具体情况为半月到一月便发烧一次,全身乏力,非静脉用较大剂量抗生素一周左右无法解决,已持续数年,深以为苦。笔者首先为之解读了“发热”这个症状作为抗邪的反应对于人体健康的积极意义,接着嘱咐其等再发热时马上找笔者诊治。患者半信半疑,等到又一轮发热之初,找到笔者,笔者为之开了疏散邪气的方子,然后嘱咐患者,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输液,方子也可以备用而先不吃。患者数日后复诊,说未用药,发热至4度,持续1-日,后热自退,嘱继续观察,看热还会反复否。之后持续随访,未再高热,也就摆脱了不断输液用抗生素之苦。
分析以上病例,患者正气抗邪的能力是顽强的,被不断地打击,还在“屡败屡战”,但是医生和患者多不能正确地识别“发热”的价值。当最后在保证安全、精神好的前提下允许正气“发热”驱邪外出的时候,正气把“发热”的能力发挥到几乎极致,逐渐“热”到4度,把该驱散的邪气都散出去了。因为邪导致的不通都在持续的“热”的状态中变通了,于是不必再正邪交争,于是反复发作的“发热”、输液的恶性循环也就结束了。
促使笔者把对于“发热”的思考写下来的是一个患者的遭遇。
患者女,31岁,银屑病皮损以头顶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自我生活习惯的调整,全身皮损已渐渐退去,出汗、精神也都很好。在自我判断很好,自行停药个多月的时候(在治疗效果很好的时候,即使停药,也应该定期去找医生,让医生不断地对于自身的生活习惯调整做出指导),突然与笔者联系,说不久前“发热”到39度,然后去输液(用消炎药),感冒“减轻”,接下来头顶又出现皮损,躯干、四肢也出现很多小红点……甚为惋惜。笔者反复强调慎用凉性的和凉的东西,其中重点强调了要慎用消炎药;同时,笔者也反复强调过不是感冒引起银屑病的复发和加重,而是感冒误治容易诱发、加重银屑病。笔者还说过,“发热”功能的回复实际是身体抗邪能力恢复的一个好现象,可以把在表之邪“热”通了,对于银屑病有治疗作用。
前车之鉴,希望其他患者不要重蹈覆辙!
适度地“发热”,对于汗的正常和在表之邪的祛除都是有利的,对于保持健康是有益的,千万不可误治、压制。只要以安全(一般为成人发热不超过39.5度,3岁以上小儿没有抽搐史者在38.5度以下)为前提,退热和消炎的药物要尽可能不用。
三、感激发热
听到发热,大家总觉得是个病,是病就需要治疗,为何还要感激呢?
实际上发热是症状,而不是病。发热在很多时候是因为身体健康出了问题,人体本能地要治疗和纠正身体的健康问题,治疗和纠正需要调动人体的正气,表现于外就是发热。
很多症状是对于人体恢复健康有积极意义的,最典型的如同吸入异物后的喷嚏和肺部有痰时候的咳嗽。咳嗽和喷嚏是症状,但是在适度的时候,不能去压制,而应该鼓励,帮助这个“给邪出路”的过程进行得更顺畅。身体内有垃圾,应该排除,排除的时候会出现症状,这种症状首先应该得到尊重,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压制,而且在很多时候需要鼓励和帮助(只有在自发排邪的行动只是消耗正气而没有排邪意义的时候,才给予适当地控制。如剧烈咳嗽、支气管痉挛、痰粘无法排出的时候,咳嗽就属于无效劳动,应该适当控制)。
很早就知道发热是一种很多时候对人体有利的症状,但是发热到底对于人体有多大的意义,请看以下这则病例。
彭某,男,13岁。平素易感冒、容易嗓子不适、胸闷(中医分析他容易有郁火、郁火阻滞气机,易内热招外寒),银屑病病因为宿舍潮湿,01年9月在多省辗转治疗无效后找到我,皮损局限于头部和阴囊,干燥、肥厚,典型的阴证皮损。判断为寒湿阻滞、内有郁热,按照笔者的经验,治疗会很困难,勉为开方、投石问路:茵陈30克,栀子15克,生大黄10克,生甘草10克,僵蚕9克,蝉衣6克,黄连6克,瓜蒌4克,姜半夏15克,干姜6克,葛根30克,生麻黄3克,4剂。药后,胸闷减,大便次数多,胃里明显比在其他地方吃药时舒服,但皮损与汗无明显变化。患者家在外省,调方不便,如此加减治疗近三月,治疗无进展,颇感棘手,接下来意外的发热带给治疗巨大的转机。以下为患者事后自己整理的发热过程:
周二晚上,坐火车回家转车的时候大雨淋湿。
周三上午感觉头疼头闷。中午饭后头疼头晕加重。下午两点半左右头顶和脸部开始发热,0分钟后腿部开始发热发烫,逐步转化为全身发热发烫,10分钟后量体温38.5度,全身出现乏力,至晚上体温保持在38.5度,询问医生后未吃草药,未吃退烧药。医生说在安全的前提下观察,让请假在家休息观察。
周四早上测体温40.度,头疼头晕加重,全身没有力气,微汗。询问医生说可以补液,但不用抗生素,出去找补液而不用抗生素的大夫,没有找到。至上午11点后自己感觉体温下降,测体温未减。头疼头晕感觉减轻,吃了一碗小米红豆花生粥,中午1点半左右起床活动,出现反胃呕吐。下午点体温是39.5度,头疼减轻。晚上6点15体温下降到37.5度,7点反胃头疼头晕全部消失,头皮出现通顺感觉、不紧绷了,精神状态良好,8点吃了1碗疙瘩汤,睡觉前体温仍是37.5度。
周五早上体温正常36.5度,头皮感觉特别轻松。
自从偶然的发热——没有经过药物干扰——人体自主地完成了整个发热到热自行消退的过程之后,患者的治疗进入坦途。很快皮损大部分消失,出汗变匀,健康状况良好。
是发热带给他如此好的效果。医生在这里做的,只是帮助患者认识到适度发热的好处,没有去迫害人体正气的自愈反应而已。从中医核心理论来讲,患者本属阴证银屑病,而发热属阳性过程。阴证银屑病借助发热的过程,达到郁开热散湿化的结果,于是机体发生了质的变化。
感激人体与生俱来的自愈能力吧,医生能做的是帮助和顺应人体的自愈趋势。作为医生,一定要明白“疾病从本质上是自愈的,治疗只是为自愈扫清障碍和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称职的医生。
感激发热!发热是人体自愈能力的一种反映,压制发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压制人体的生机和活力。当然,感激发热,顺应发热,甚至创造发热,一定要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
四、正视发热
如果某一天,当大家都能认同发热不都是“病”,医学可能会改写。
什么是病呢?病是人体有问题的外在反应。
如果有问题,却不能反应,是好事?还是坏事?
医学只是要解决有问题时人体的过激反应,但是缺乏认识的高度,导致连适度、或者连适度都不够的反应,都被归入要“解决”的行列。这就好比:吃东西太快会噎着,我们应该反对的是吃东西太快,但是由于认识不够到位,连正常速度的吃饭,甚至连吃饭也一并反对了,这便是“因噎废食”了。
发热目前正处于这种人人喊打的境地。患者一发热就害怕,医生能迅速制止发热就是成功,这个已经偏离了中医之“中”与适度的核心。笔者有幸发现了适度发热对于人体长久健康的益处,并且在笔者的患者群中形成了“不怕发烧,就怕烧不起来”的风气,并且患者们一次次发烧的确带来了好的结果,对于这样好的治疗规律,不敢自秘,公之于众,供同道参考(医学的本质是纠偏,医疗过程的实质是权衡利弊,其核心和评判标准在于“中”以及人体的长远健康。在对于高烧的坏处认识不够的时候,医学应该主要纠“过”之偏,而在对于高烧的益处认识不够的时候,医学应该主要纠“不及”之偏,过与不及都是病,纠偏勿过要在中)。
以下笔者举一些实例,很多是患者的自述,希望对同道重新认识发热会有启发。
实例一:
曹某,男,6岁,安徽人,从上海来诊,病史5年,年7月17日初诊,银屑病皮损大块肥厚,进展缓慢,判断为阴证,治以大剂桂枝茯苓丸、吴茱萸汤、四神煎、四逆汤、暖肝煎、真武汤等调整,某次门诊后出现高烧,以下为患者自述:……8月8日(星期五)回到家中因为下雨身上有少许地方淋湿。晚上九点开始吃药,每隔0分钟吃一包,十点多吃完。歇息几分钟温酒服下(约一两)盖被睡下。自觉身上热。夜里身上大热……处于迷迷糊糊状态。一摸身上头上全是汗,身上燥热难忍很想有块冰抱在怀里,身上头上痒,用手抠头上的皮损很好抠很软。睡去!第二天起床觉得头晕没有太在意,铺床时忽觉得身体很轻松……上班至九点半觉得头晕加重并伴有清鼻涕流下,忽然意识到是否已经发烧。想起医生有“发烧为佳兆”的理论,赶紧用温度计测得体温是38.7度。中午胃口不好只吃少许。在办公室睡觉从1点半至3点半(未开空调)。醒来后觉得头痛头晕加重,腿软,流清鼻涕,不想动,心慌难受。测得体温39.7度。连续几天不怎么想吃饭。晚上回到家倒头便睡,直到第二天1点半起床。其间全身在被子里全是汗,感觉很轻松很爽,尤其是头部。这天测得体温分别是(38.5度,37.9度,38.3度)第三天体温一直维持在38度左右。第四天体温下降至37.5度以下恢复正常体温。第五天体温再也没有超过37.0度。在此后皮损增多(笔者注:实际是泛发而薄的意思,此文是患者在还没有完全明白治疗机理时写的,机理请看广汗法治疗银屑病的相关文章),但没有紧巴巴的感觉,若不看皮损单凭感觉与正常人无异。
到年9月16日的时候,患者皮损很薄,有很多大块中间完全变平,出汗明显变好,阴证皮损治疗月,吃药36剂,如果没有高烧,是很难达到如此佳效的。
(很多患者戏问:我们也去淋一场雨如何?也能发烧吗?笔者答:发烧与否,是看身体的反应能力的。如果身体内已经筹备好,很多不期而遇的诱因都会激发身体的反应导致高热。如果没有筹备好,去做一些无益的尝试,无异于,兵练了一半,就送上战场去送死,对以后组成有效的作战部队,是一种损失。)
实例二:
朱某某,男,11岁,太原人。年月18日初诊,在西医院确诊黑棘皮病,无好的治疗方法,经人介绍求诊,年前开始出现颈部腋下色黑粗糙,眼眶下、口周色黑,食欲好,形体不断肥胖,阴茎发育不良短小。与家长讨论其病源时,家长说小孩小时候身体不错(笔者按:这个不错需要思考是真不错还是?),皮肤白嫩,两年多前喜吃雪糕,吃上也没有什么反应,不会发烧咳嗽,以为孩子身体好(笔者注:没有反应就是身体好吗?还是恰恰说明身体不好呢?一定要明确身体内有不好的东西,没有能力表现是好还是不好)。加上不懂得阳气对于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于是批了大量的雪糕让其服用,两年后,恶果出来了——黑棘皮病,发育迟缓,肥胖。多诊合参,考虑为少阴阳虚,阳明瘀热,治以白虎汤合真武汤、小青龙汤、五苓散、平胃散、二仙汤等调整。到年6月16日,开始两年来第一次发烧,最高烧到39.°,没有用药(笔者的患者基本取得共识,在安全的前提下,发烧是身体的自愈能力在觉醒,对于治疗和身体恢复健康都很有好处,于是不再怕发热,都在盼发烧。烧起来都是通过休息喝水等自愈,而多数患者还是烧不起来),色素沉着明显好转,体重减轻5斤,阴茎发育明显变好(以上根据患者目前自述改编)。
是发热起到了加速治疗的作用。
或者更准确说是笔者对于发烧的正确认识,给了患者提升自身反应能力的机会。
再或者说是,笔者制订的治疗方案,给予人体反应能力足够的尊重,不仅没有压制人体的正气,反而有“创造发热”的潜在作用。
实例三:
赵某某,男,70岁,太原人。银屑病病史55年,全身大片弥漫红斑,几经治疗无长效。年6月0日初诊,治以温酒配合血府逐瘀汤、四妙散、四神煎等方口服,注射脉络宁,从年7月5日开始发烧,发烧38度,持续一月左右,之后治疗进入坦途。本来治疗之初沟通时说的是治疗以年为疗程,是持续的发热(还有发烧后身体的大范围瘙痒)帮了大忙,到年1月的时候,已经只有脚踝部还无法出汗,其余均褪去。精神、出汗、皮损三方面都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以下是年1月4日时患者自己的笔述:
在年“大战钢铁”的年代里……15岁……吃在东山,住在东山,长时间见不到太阳。加上房间潮湿,患上银屑病。一开始病不重,只是头部有一片。在那时,无钱看病,待到0岁,分配工作后,享受公费医疗才开始治疗。从~年这50年中,每次医疗总要留几点,医生称这就是算看好了。到第二年,第三年又严重了,这样反复发作了55年。年6月0日,我慕张英栋大夫之名而来,决定吃中药治疗:不忌发物,开始吃鱼、虾、韭菜、羊肉,忌食生冷,适量饮酒,多晒太阳,多穿衣,饮热酒。大约有一个月左右,开始发烧,体温在37.5℃~38.5℃之间徘徊,这样的低烧持续整整0天。胸前、背后、肚子、臀部、腰部、四肢内侧、外侧、手臂、脚面、就连耳朵内、指甲上都出现新疹(笔者注:应该是新、小的疹子,是冰由厚变薄、由聚变散的好现象,是人体反应能力变好的表现)。……后来银屑就慢慢的少了,变成了锯木般的屑。渐渐的烧退了,疼痛也就相应的减少了。过了5个月之后,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基本良好。至今还服张英栋大夫的中药。巩固成效,为的是彻底治好银屑病,防止复发……
实例四:
张某某,女,7岁,北京人。银屑病病史一年,平素很少发烧,疾病发展缓慢,皮损斑块厚而不太红。年7月17日初诊,治以四神煎、小青龙汤、四甲散等方加减。初始患儿家属一直对于综合疗法认识不够,经批评后加强白癜风能否治愈河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