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的冬至。在当代人看来,冬至只是传统24节气中的一个。但是在古人看来,冬至可是一个重大节日。在这一天里的不少古老习俗,蕴含着古人独特的养生智慧。
冬至习俗:全民放假停止劳作健康启示:适当休息让身体恢复免疫
别看今天的冬至不过是不起眼的节气,但是在古代,冬至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清明、端午等节日,被称作“亚岁”,意思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到了汉代,冬至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在这一天,全国都要放假休息,无论是军队、农民还是商旅,都要休整。
冬至为什么要放假?原来,冬至是一年当中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一般认为,冬至为一阳生。阳气潜藏在肾中,仿佛一点微弱的火苗,只有精心呵护才能逐渐生发。正因如此,很多老年人会在冬至前后出现肾阳虚的倾向,表现为夜尿多、小便频、畏寒肢冷、精神倦怠,风湿骨病、心血管疾病等,也容易在这个时候集中发作。
正因如此,人们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折腾”,从事过于繁重的劳动,更不要有情绪上的大的波动。古人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放假,主要就是为了让人们休养生息,在一年的辛苦劳作中“缓口气”,让身体正气得到提升,免疫功能得到恢复。作为当代人,应该在这个阶段停止熬夜,暂时停下手中繁忙的工作,自己给自己的身体“放个假”。
冬至习俗:无论南北都吃面食健康启示:温养脾胃帮身体抵御风寒
在冬至的传统习俗中,吃面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无论是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老百姓要么吃馄饨,要么吃饺子,要么吃汤圆,总之离不开面食。不少面食中的馅,大体上以羊肉为主。这样的习俗源于汉代,最初是为了纪念汉代医圣张仲景。
古代名医张仲景素来体会民间疾苦。有一次,他辞官回乡,正值冬季,发现当地百姓一个个面黄肌瘦,而且大多身患冻疮,有些人甚至连耳朵都冻烂了。见此情形,张仲景支起大锅,在里面放入羊肉和能够驱寒的药物一起煮,随后将羊肉和药物捞出来用面包好,蒸熟,分给老百姓吃。这样一来,有了驱寒食物和药物的帮助,百姓们的冻疮好了很多。为了纪念张仲景,冬至吃羊肉、面食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尽管当代人的生活条件比从前好很多,但是冬季御寒依然不可忽视。尤其是年纪大的老年人,更要防止因为低温而导致的各类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另外,由于面食容易消化,所以在冬至前后脾胃虚弱的时候吃一点,可以减轻胃肠道的消化负担,起到温养脾胃的作用。对于乏力、怕冷、没有精神、腰膝酸软的老人来说,吃羊肉大葱馅的饺子,最为合适。
冬至习俗:穿衣打扮改善心情健康启示:调节心理别让情绪影响健康
冬至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到了宋代更是无出其右。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到了冬至这一天,无论是谁,都要穿上新衣服,将自己好好打扮一番。哪怕是倾家荡产,或者出门管别人借,也要有一身体面的衣服。在打扮好之后,人们可以出门祭祖,也有三五成群享受美食的。总之,在这一天,无论人生境遇怎样,也无论有钱还是没钱,都要堂堂正正地“摆阔”一次。
除此之外,古人在冬至这一天主张不做杀伐之事,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小心,避免出现意外。这是因为,到了冬至时分,阴阳交割,一年的农事结束,大自然肃杀之气正浓,一切都处于由死转生的微妙节点之上,所以要小心谨慎地度过。
这样的习俗体现了古代先民对情绪调摄的智慧。原来,喜事属阳,杀伐之事属阴。上述习俗为的是在心理上趋阳避阴。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调节人体免疫,所以对预防疾病特别有好处。人们在冬至前后一定要给自己找乐。因为面对万物肃杀的寒冬,我们往往情绪低落,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的心理。这对于防治疾病十分不利。
冬至时节养生进补的三大原则:在养生学上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一般来说,中年以后,人们应当加强对身体的保健。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冬至是“冬令进补”的大好时节,冬至进补三大原则助您一臂之力。
一要有保温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二要有御寒功能。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应注意补充矿物质。中国人一般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铁、钠等矿物质的需求。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边根带皮的蔬菜。专家认为,这类蔬生长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于动物的肝、蛋、乳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冬至是随时进补的最佳时节,但是也不能大补特补,给身体适当的滋补,让你在这个冬季温暖、健康过冬。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补气食品,是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对气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胡萝卜、豆浆、鸡肉等。
补血食品,是指对血虚证者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动物肝脏、动物血制品、龙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海参、鱼类等都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补阳食品,是指具有补阳助火对阳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狗肉、羊肉、虾类、鹿肉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鸽蛋、鳝鱼、淡菜等也有补阳作用。
补阴食品,是指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的功效,对阴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银耳、木耳、梨、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