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儿童每日饮水量一般在2L/m^2以下,如果饮水量或者尿量超过了3L/m^2,则可诊断多饮多尿,需要警惕一些疾病因素的存在了,下面就常见七种疾病分别予以详细介绍!
注意:图片看不清 根据上述标准,临床诊断糖尿病并非难事。但就是这个看似很容易诊断的疾病,临床上却时常被漏诊或误诊,使患者错失了早期治疗的时机,最终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令人痛心不已。为此,笔者就临床常见的漏诊、误诊原因加以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诊断水平,减少糖尿病的漏诊或误诊。
单纯依靠“三多一少”症状来诊断糖尿病
有些患者甚至包括少数基层医生错误地认为,凡是糖尿病人都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症状,若病人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就可以排除糖尿病。这样一来,许多症状很轻或没有症状的糖尿病人就被轻易地漏诊了。这种情况在老年人群中非常多见。
解析:通常情况下,只有当血糖明显升高(超过10mmol/L),病人才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而根据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就可以诊断糖尿病,由此可知,对于空腹血糖介于7.0mmol/L~10mmol/L的轻症糖尿病患者,如果单纯依赖“三多一少”症状来诊断的话,十之八九会被漏诊。需要指出的是,“口渴、多饮、多尿”并非糖尿病的专利,某些其它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根据症状来诊断或排除糖尿病。
综上所述,诊断糖尿病,症状不是必要条件,关键是看血糖是否达标,后者才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只要有两次血糖检测结果达到诊断标准,即便病人没有症状,同样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对糖尿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认识不足
许多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患者)“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而是以各种并发症作为突出表现,有的因视物模糊就诊于眼科,有的因频繁尿路感染或蛋白尿就诊于肾内科,有的因手脚麻木或中风就诊于神经科,有的因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心绞痛就诊于心内科,还有的因恶心、呕吐、腹痛就诊于消化科。如果接诊医生对糖尿病症状多样化认识不足,势必造成诊断延误或漏诊。
解析: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的慢性疾病,临床症状多样化是其一大特点。除了“三多一少”症状外,还要熟悉和了解糖尿病其它不典型症状,切不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医院专科越分越细,这就要求专科医生要具备一定的全科知识,不能仅仅满足于首发疾病的诊断,还要注意查找隐藏在背后的原发病,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及时检测血糖,这样才不至于漏诊。
对餐后血糖检测重视不够
一提到血糖检测,人们往往习惯于抽空腹血化验,并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没有糖尿病,其实未必。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只查空腹血糖会导致至少60%的糖尿病人被漏诊。
解析:在2型糖尿病早期,尽管患者胰岛β细胞受损,但尚部分保留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因此,患者往往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升高。而当餐后血糖升高并超过11.1mmol/L时,同样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因此,诊断糖尿病不能光查空腹血糖,还应重视对餐后2小时的血糖检查。对于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且肥胖的人应常规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以避免漏诊。
用尿糖检测结果诊断糖尿病
在许多人看来,糖尿病人尿中必定含糖,否则就不是糖尿病。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对的。
解析:在血糖水平正常的情况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滤出的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新吸收入血,故尿糖检测呈阴性。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时,肾小球滤液里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剩余的部分随尿排出,于是尿糖检测呈阳性。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血糖与尿糖具有一致性,即血糖越高,尿糖越高。医学上,将能够出现尿糖的最低血糖值称为“肾糖阈”。正常成人的肾糖阈大约在10mmol/L左右,老年人的肾糖阈甚至比这还要高。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至少在10mmol/L以上,尿糖才会呈阳性。我们知道,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就可以诊断糖尿病。对于那些空腹血糖在7.0~10mmol/L的早期轻症糖尿病患者,如果靠尿糖阳性来诊断,这部分病人就被漏诊了。再者,尿糖阳性也未必一定就是糖尿病,例如,某些肾小管疾病,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障碍,尽管病人血糖正常,尿糖却呈阳性,我们称之为“肾性糖尿”;还有,妇女在妊娠期间,肾糖阈往往降低,也可出现血糖正常、尿糖阳性的情况。
因此,不能靠尿糖阳性与否诊断或排除糖尿病,而应以空腹、餐后两小时血糖或糖耐量试验检查结果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用快速血糖仪的检测结果诊断糖尿病
如今,很多社区诊所和糖尿病患者都有血糖仪,它具有便捷、快速的优点,非常适合作院外血糖监测。但有的人用血糖仪的检测结果来诊断糖尿病,这就不妥了,因为血医院大生化仪的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出入。
解析:按照WHO的规定:诊断糖尿病是根据静脉血浆(注:血液分离去除掉红细胞等有形成分后剩余的部分即为血浆)血糖的测定结果,而血糖仪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血糖,它比静脉血浆血糖低10%~15%。因此,如果以快速血糖仪的检测结果来诊断糖尿病,很容易使那些空腹血糖轻度升高的早期糖尿病患者被漏诊。血糖仪只能作为糖尿病病情监测之用,而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医院抽静脉血用大生化仪检测。
对糖尿病发病日渐年轻化认识不足
在不少人眼里,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与年轻人关系不大。因此,对出现在儿童及年轻人身上的蛛丝马迹往往视而不见,结果导致糖尿病漏诊。
解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发病的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许多肥胖儿童,小小年纪就患上了2型糖尿病。对有糖尿病家族史、黑棘皮病的肥胖儿要格外警惕,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食量大增、体重锐减、口渴多尿、疲乏无力、皮肤爱长疖肿或伤口不易愈合,应及时检查血糖,排除糖尿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血糖水平确诊糖尿病只是“定性诊断”,之后还要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诊断”。糖尿病大致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旧称“继发性糖尿病”)。像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慢性肝病以及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生长激素瘤、甲亢等)所致的糖尿病都属于继发性糖尿病。
三、肾脏疾病
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血浆而产生原尿,再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绝大部分原尿才排出我们平时所见的尿液。如果肾小管和集合管受损导致其不能很好的发挥重吸收功能,那么患儿也会出现多饮多尿,这类宝宝一般生后喂养困难,体重增长不好,生长发育不如正常同龄儿童。婴儿期的小宝宝由于以吃奶为主,而且穿着尿不湿的缘故,家长很难发现他们多饮多尿,但随着年龄增长,多饮多尿的表现也会逐渐突出。这类疾病一般包括肾小管酸中毒、范可尼综合征和巴特综合征。
1)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或分泌氢离子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可有多饮多尿、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远端肾小管酸中毒还可出现佝偻病表现,化验以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为特点。进一步可根据患儿血钾高低、尿PH、碳酸氢盐重吸收试验及氯化铵负荷试验等协助分型。
详情:
2)范可尼综合征: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见疾病,是由于近端肾小管多发受损导致钙、磷、碳酸氢根、钾、钠、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物质回吸收障碍而发病。患儿多在1岁以内起病,表现为多饮多尿、反复呕吐、喂养困难、脱水及佝偻病表现。查血可发现低钾、高氯、低磷及代谢性酸中毒,血钠及血钙正常或稍低,24小时尿可见钾、钠、钙、磷均排除增多,还合并肾性糖尿。一些其他疾病,如胱氨酸尿症和先天遗传代谢病可继发本病,故诊断本病后需要行眼底检查看是否有胱氨酸结晶,并完善血尿筛查除外遗传代谢病。
3)巴特综合征:本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肾脏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缺陷引起的氯化钠重吸收障碍,继发醛固酮增多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脱水、嗜盐等,婴幼儿期可有喂养困难、反复呕吐、营养不良等,化验主要表现为难以纠正的低氯代谢性碱中毒、低钾、低钠,24小时尿中钾、钠、氯排出均增多,RAAS系统活化,前列腺素升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患儿RAAS活化,但其血压正常。新生儿型多有羊水增多、早产、低出生体重等病史,有些患儿有特殊面容:头大、耳朵大、眼睛大、前额突出、双口角下垂为三角形。多饮多尿合并顽固低氯代谢性碱中毒的宝宝需要高度怀疑本病,可查患儿和父母的基因协助诊断和分型,了解预后情况。
四、精神性多饮
除了上面这些疾病因素外,精神因素也会导致孩子多饮多尿,比如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学习压力太大,父母准备要二胎,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发生重大事故孩子受到惊吓,还有一些家长过分要求孩子喝水等等。这类孩子一般有比较明确的精神因素存在,喝水不会影响吃饭,对凉水的渴望也不如尿崩症的孩子那么强烈,早上第一泡尿比重和渗透压可正常,进行限水试验后尿量明显减少,且尿比重和渗透压明显升高,但诊断精神性多饮的前提必须除外所有疾病因素,且需要密切观察随访,避免漏掉某些早期不易发现的疾病。
赞赏
人赞赏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么?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