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那么什么是肥胖呢?当人体脂肪积聚过多,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时候可以称作肥胖症。也许你们也听说过肥胖有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前者不伴有明显神经或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临床上最为常见;后者常继发于神经、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或与遗传、药物有关。
中医学认为肥胖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使体重超过一定范围,或伴有头晕乏力、身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如不有效控制,最终易并见胸痹、消渴、眩晕、水肿等多种病证。其实大家知道吗?根据肥胖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可以分为“四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分别是“白胖子”、“红胖子”、“黄胖子”和“黑胖子”。
1.白胖子:多见于不合并代谢性异常的单纯性肥胖。此类人群多属于均匀的肥胖,皮肤白嫩,故为“白胖子”。一般白胖子的健康水平较好,控制体重的关键是靠生活方式改变。
白胖子多存在气虚、阳虚以及痰湿的可能性。元代名医朱丹溪早已经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清代名医叶天士则进一步指出:“夫肌肤柔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惟多痰多湿。”也许西医的检测指标发现不了,但是在中医看来已经属于病态,还是应该科学减重。
2.红胖子:多伴有伴高血压、多汗怕热,代谢旺盛的肥胖。红胖子脾气较为急躁、易激动,甚至全身皮肤潮红并伴有出汗。红胖子减肥除了“管住嘴、迈开腿”,还需对高血压等并发疾病作积极的药物干预,控制血压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红胖子”多属于中医证型中“瘀血阻滞”型的肥胖患者。这类患者除了肥胖以外,还伴有面色紫红或暗红,心悸乏力,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女的“红胖子”还会出现痛经比较严重的症状,经血紫暗,多见血块,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所以这类肥胖者的减重之路不仅是多运动、节饮食,还要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改变这种血瘀的体质。
2.黄胖子:多见于精神不振,代谢率低下的肥胖者。此类人群多由于甲状腺、性腺等激素的分泌水平较低,无论白天黑夜,人总是处于倦怠、无力甚至嗜睡的状态。黄胖子往往饮食与正常人群差不多,只不过由于代谢水平低、消耗少,因而导致热量和脂肪的积聚。
医院内分泌科一级主任医师方朝晖教授分析指出:“黄胖子”多属于中医证型中“脾气亏虚,痰浊内聚”型的肥胖患者。这类患者不仅肥胖,而且面色偏黄白,经常感觉疲倦乏力,吃得不多却依然发胖,腹部肥满松懈、腹胀,食后加重。女性“黄胖子”的经期会推迟甚至出现闭经,大便一般不易成形,容易便溏,舌体胖大,边缘可能有齿痕。需要通过中医调理健脾祛湿,并及时就诊于内分泌科,通过化验检测各项内分泌激素水平,从而明确诊断。
3.黑胖子:多属于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肥胖。黑胖子的颈部、腋下、腹股沟、肛周、脐窝等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和角化,局部像沉积着一层污物,并难以清洗干净。如果肥胖患者伴随有这样的皮肤改变,有可能患上了黑棘皮病。皮肤的表现只是外在的,内在原因则是胰岛素抵抗、高尿血酸血症、游离脂肪酸等炎症因子升高。黑胖子的病情最为复杂,若不及时干预,日后极有可能加入糖尿病的队列。
方朝晖教授据此指出:黑棘皮病也分真假。一般真性良性黑棘皮病与遗传有关,幼年发病,皮损轻而限局,青春期后可缓解。假性黑棘皮病多伴肥胖,皮损限于皱褶处,体重恢复正常后皮损可消退。另外,某些综合征及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亦可发生此病,但皮损较轻,停药后可消退。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