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幼年性黑色素瘤 于小孩面部呈生长缓慢的圆形结节
5.硬化性血管瘤 表皮过度角化,真皮乳状增殖,扩张的毛细血管常被向下延伸的表皮突围绕,貌似表皮内血肿一样
局部淋巴结(n)分期:
2.对交界痣应进行密切观察,若黑痣在短期内很快长大,色素明显加深,并向四周扩散,或黑痣毛突然自行脱落,或黑痣有瘙痒感,或黑痣周围出现颗粒状卫星结节,所属区域淋巴结肿大等,均是诊断本病的重要表现
n2a:淋巴结转移最大范围超过3cm
ptx:对原发肿瘤不能作出估计
1.tnm分期(uicc,1989)
m0:无远处转移
pt1:肿瘤厚度不超过0.75mm,侵及真皮乳头层
pto:未发现原发肿瘤
6.老年痣 见于老年人体表呈疣状的痣,表皮过度角化,粒层部分增厚或萎缩,棘层肥厚,基层完整,亦可有色素增加真皮乳头增殖,外观呈乳头瘤样增生
pt3a:肿瘤厚度在1.5~3mm
1.良性交界痣 镜下所见为良性大痣细胞,并无异性细胞,仅在真皮内生长,其炎性反应不明显
一、诊断
7.脂溢性角化病 病灶亦呈乳头瘤样增生,表皮下界限清楚,角化不完全,粒层先增厚,后变薄甚或消失,增生的表皮细胞内可有少量或较多的黑色素
m1b:内脏转移
二、鉴别诊断
mx:对远处转移不能作出估计
m1a:有皮肤或皮下组织转移,或局部淋巴结以外的其他淋巴结转移
(一)临床诊断
(二)临床分期
pt3:肿瘤厚度在1.5~4mm和(或)侵及网状层
ptis:原位癌,肿瘤侵及表皮层(基底膜以上)
ⅳ期:任何pt,任何n,m1
远处转移(m)分期:
原发肿瘤(t)分期(应在手术后评定):
3.细胞性蓝痣 好发于臀、尾骶、腰部,呈淡蓝色结节,表面光滑而不规则镜下可见树枝状突的深黑色细胞、大棱形细胞,并集合成细胞岛有核分裂相或坏死区时,应考虑到有恶变的可能
pt3b:肿瘤厚度在3~4mm
pt4a:肿瘤厚度超4mm和(或)侵及皮下组织
ⅱ期:pt3n0m0
本病应注意与良性交界瘤、幼年性黑色素及细胞性蓝痣相鉴别,亦更应注意与基底细胞癌相鉴别还应注意与硬化性血管瘤、老年痣、脂溢性角化病、甲床下陈旧血肿相鉴别
1.凡有色素的结节,或色素结节呈溃疡表现者,应高度疑及本病之可能
n2:任何局部淋巴结转移最大范围超过3cm及(或)原发肿瘤与淋巴结之间有转移结节
4.fontana染色可显示黑色素瘤;电镜下观察可见黑色素小体;免疫酶标(s-100)观察阳性这些均可确诊本病
pt4b:在距原发肿瘤2cm内有卫星结节
ⅲ期:pt4n0m0;任何pt、n1~2,m0
pt4:肿瘤厚度超过4mm及( 或)侵及皮下组织,及(或)在距原发肿瘤2cm内有卫星结节
4.基底细胞癌 是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由表皮的基底层向深部浸润,癌巢周围为一层柱状或立方形细胞癌细胞染色深,无一定排列癌细胞内可含黑色素
nx:对局部淋巴结转移不能作出估计镜下见细胞呈多形性,有核分裂瘤细胞不向表皮浸润,且瘤体表面亦不形成溃疡
m1:有远处转移
(注:所谓过路上的淋巴结的转移是指在原发肿瘤2以外,但未超越局部淋巴结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受侵)
ⅰ期:pt1n0m0;pt2n0m0
n2b:在过路上有转移
n2c:上两者同时存在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8.甲床下血肿 多有相应外伤史镜下为干枯的血细胞,可有上皮成纤维细胞增生(.:施静妮)
pt2:肿瘤厚度在0.75~1.5mm及/或侵及乳头层和网状层的交界处
n1: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最大范围不超过3cm
3.活检病理检查,镜下则见上皮样瘤细胞、梭形瘤细胞、黑色素成分混合构成,结构复杂、形态多样
2.临床分期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