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棘皮病治疗专科医院 >> 黑棘皮病医院 >> 皮肤麻疼痒,竟是神经卡压惹的祸

皮肤麻疼痒,竟是神经卡压惹的祸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bdf/

年7月的一天,李石良主任的门诊走进来一位瘦黑的中年男性患者,陪同的是他的妻子,二人脸上均挂着忐忑与焦急。一坐下,便开始讲述困扰他一年的“怪病”:右侧大腿一块皮肤又麻又痒!

原来,这位中年男性从事的是体力劳动。一年前,他在工地干活的时候不小心从架子上摔下来,倒在地上时左侧身体着地,当即觉得疼痛难忍、不能动弹,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骨盆骨折”,但因为程度较轻,就选择了住院保守治疗。疼痛倒是减轻了,可没想到的是,20几天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症状,他的右大腿内侧中、下部皮肤逐渐出现异样的感觉,发麻、发痒、灼痛,每天发作好几次,坐着的时候更容易诱发,一发作起来,是抓不得也挠不得,只能用拳头使劲儿敲打才好一些。去医院拍了腰椎片子显示腰椎倾斜和椎间盘突出,按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了一段时间没效果,吃了甲钴胺片也没效,这一年来真是折磨的他有口难言!

李石良主任听完,思考片刻,随即开始对这位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先对他进行了腰部压痛试验及直腿抬高试验,患者没反映有任何不适感,这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及体征并不相符,看来腰椎间盘突出不是他的病因。

既然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那还有什么疾病会导致大腿前方皮肤出现不适呢?一是股外侧皮神经出现炎症或卡压,会导致大腿前外侧皮肤区域出现烧灼、麻木或疼痛等异常感觉;二是闭孔神经受到刺激,大腿内侧靠近膝关节的区域会出现此类症状。

李主任首先按压了患者的髂前上棘处,以确认是否存在股外侧皮神经病变,然而依然没任何反应。这样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于是,李主任在患者的会阴部靠右侧的区域进行按压,果不其然,右大腿一直发病的位置真的立马出现了症状加重的现象!这下诊断终于明确了。李主任说道:“您这病是闭孔神经卡压导致的,需要进行针刀松解治疗。”

这位患者和他的妻子似懂非懂,但看医生表情坚定,也不再犹豫,“反正别的办法都试过了也没效,这次就听您的。”

治疗一次后,患者就发现发作次数不那么频繁了,等到患者第三次来做治疗时,他很高兴的向我们反馈到,现在发作的频率降低了,麻木、痛痒的程度也减轻了一半。

图中箭头所指即为治疗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人体的神经结构和功能复杂,他们从大脑发出,形成脊髓,发出逐级分支成为细小的末梢,像树枝一样分布于人体的各个角落,而大脑就好比树根,脊髓就是树干。这些神经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每条神经都在各自的“责任田”上坚守岗位,其中皮神经就是分布于皮肤、负责皮肤感觉刺激的“小树枝”。正常情况下,我们通过这些皮神经感知外在环境中的一切冷热硬软,一旦他们受到挤压、刺激或其他因素影响,就会工作失灵,相应区域的皮肤便出现感觉异常,最常见的就是麻木、瘙痒和疼痛。

图为闭孔神经从骨盆穿出示意图

闭孔神经由腰丛神经分支而来,从骨盆穿出后分两前、后支,前支又分离出的一部分形成闭孔神经皮支,就分布在大腿内侧中、上部的皮肤,负责此区域皮肤的感觉。

本次讲述的患者,他的症状出现的时间与骨盆骨折的时间相差不远,很有可能是骨折影响到了闭孔神经,出现症状的位置又恰好是闭孔神经皮支的分布区,为患者做体格检查,发现当按压闭孔神经的骨盆穿出点时,立即出现向闭孔神经分布区(患者患区——大腿内侧中上部)放射的感觉。我们就是据此作出诊断的。因此我们选择的治疗点就是这个能诱发症状加重的位置,即神经卡压点。

图为下肢皮神经分布图(红色区域为闭孔神经皮支分布区)

但并非所的皮肤麻木、疼痛都是神经卡压导致的,常见的下蹲久了腿麻仅仅是因为血液循环不通畅、刺激神经引起的,放化疗后很多患者四肢末端出现皮肤麻木是药物神经毒性导致的,此外,感染、神经营养不良或功能紊乱等多种原因均可能引起此类症状。所以必须要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针刀治疗可以松解局部软组织的粘连,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在神经卡压类疾病方面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病引起上肢麻木、枕大神经卡压、臀上皮神经卡压、正中神经卡压等疾病,采用针刀治疗后,大多都会取得不错的疗效。

文/贾雁编辑/邱祖云审校/李石良科室简介

中医医院特色突出的中医临床科室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协作组成员单位。科室主要开展针灸与针刀两种医疗技术,在基于超声引导的针刀微创技术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科室部分专家可熟练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翼腭神经节刺激术、骶管阻滞术等治疗技术。针灸治疗涵盖约50余种疾病,包括失眠、肥胖、耳鸣耳聋、面瘫等;针刀在治疗慢性软组织疾病方面有明显优势,目前能展开约30余种疾病,包括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及颈源性头痛、脑瘫、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疑难疾病。

专家简介

李石良教授

李石良,男,年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院针灸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及福建中医药大学三校教授,中央保健专家。

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并兼任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北京眩晕研究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学会眩晕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十余项学术职务,任《中国疼痛康复论坛》执行主编、《中国医药导报》编委兼《针刀医学》栏目副主编等五种杂志编辑职务。

从事针灸临床工作近30年,从事疼痛及针刀医学研究与临床工作近20年,在国内外率先完成系统的针刀应用解剖学研究,并出版针刀医学史上第一部专科临床解剖学著作——《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该著作奠定了针刀医学临床解剖学基础,获得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李石良教授在国内较早应用超声可视化技术,是国际上最早将超声可视化技术应用于针刀临床的学者之一。

主要研究领域为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慢性软组织疾病与疼痛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在颈源性头痛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主持制订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颈源性头痛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与临床路经;致力于超声可视化针刀系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针刀医学理论与临床技术的发展。创新性地完成蝶腭神经节刺激术的解剖学研究与超声可视化升级,为治疗鼻炎提供了一项有价值的临床技术。培养了十余名针刀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众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参与了主要的教材编写工作,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教材《针刀医学》和《针刀刀法手法学》及“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本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针刀医学》等五部教材的副主编,是国内外知名的针灸、疼痛、及针刀医学专家。曾任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客座研究员、瑞士MONTREUX中医中心中方专家组组长,多次赴美国、瑞士、韩国、巴西等国讲学。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两篇,编写著作十余部,其中主编4部。接受多个国家的医师和留学生来华学习针刀技术,推动了针刀疗法在国内外的推广。

I版权声明

本文由作者贾雁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相关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医院针灸科咨询就诊

-

科室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i.com/wazz/137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