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群芳谱》曰:“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此时天气逐渐变冷,小雪则成了寒冷开始的标志。
道历年年11月22日小雪
小雪节气物候
[下元节讯息]你所不知道的疾厄良缘!
一候,虹藏不见: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
二候,天腾地降: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
三候,闭塞成冬: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节气风俗
腌制腊肉
在北方,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品尝糍粑
在南方,则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
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
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小雪节气道家养生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因此,小雪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小雪十月中坐功图
运:主太阳终气。
时:配足厥阴肝风木。
坐功:每天上午1点—5点之间,盘坐,左手按住膝部,手指朝外,右手挽住左肘关节,并用力向右拉,左肘用力向左力争,相持数秒钟,左右名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主治:腕肘风湿热毒,女子小腹肿,男子阓疝,遗尿,睾丸肿痛,转筋,阴缩,洞泄,喘咳,善恐等。
小雪节气,做好三防
阳光防抑郁: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保暖防感冒:小雪已是初冬季节,天气较为寒冷,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坚持泡脚抗寒: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每晚用热水泡脚,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冬季受凉当心这些疾病
1关节受凉出现关节炎
朱林筠介绍说,虽然目前从西医上来说,没有因为湿冷、受寒等导致关节炎的说法。但从历来病例来看,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环境中,会使老年人关节炎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此外,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露出脚踝,这样做也可能会导致相关疾病。
2寒风侵袭加重颈椎病
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长期伏案工作,或者习惯低头玩手机,都患上了颈椎病。
如果到了冬天,脖子的保暖措施没有做到位,很可能会因为寒冷造成肌肉僵硬,从而加重颈椎疾病。
同样的,肩部也要注意保暖,以免寒凉对肌肉、关节等造成不良影响。
3露出小蛮腰当心腹泻
大冬天的,如果腰腹部保暖不到位,很可能会因为受凉而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
4冷风吹当心血管疾病
气温下降,血压容易升高。到了冬天,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保暖,除了刚才说到的部位,最好出门时头上也戴顶帽子,以免出现不适。
医生提醒,有慢性疾病、处于感冒恢复期的患者以及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保暖。年轻人也要当心受凉,以免出现感冒、发烧、肺炎等。
今天是“小雪”节气,上海的气温也应景地跌了3度,而明天最低温将降到个位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在告别秋天的路上,侬memoresaycool加了伐?
气温起伏,不过总体呈现下行趋势,“小雪”时节也到了保养肾脏最好的季节,而容易上火的亲们,要注意防止口腔溃疡和脸上长痘痘。来看健康小贴士↓
节气简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时节,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降水形式也由雨逐渐变为雪。不过,此时天气尚未过于寒冷,我国有些地方虽然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上海什么时候会下雪?市气象局说,“小雪”节气通常上海处于由深秋向初冬的过渡时节,逐渐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冬季。上海的降水仍以降雨为主,偶然会出现雨夹雪或小雪。常年平均来看,上海每年的第一场雪通常要到1月上旬。
小雪有三候:一候:虹藏不见。雨水都凝成阴雪了,所以虹不见了。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小雪后五日“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各正其位。
三候:闭塞而成冬。再五日“闭塞而成冬”,冬为藏,冬为终。
古诗词欣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意上火和抑郁“小雪”时节,在寒冷干燥的室内,空调暖气的使用会使多数人感到口鼻干燥,部分人群甚至可能出现“内火”偏盛,表现为口腔溃疡,脸上长痘痘等。
所以在饮食上最好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因为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小雪”节气也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情绪。我们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精神的愉悦,建议多参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舒缓的轻音乐。
菠菜、芦笋、猕猴桃、牡蛎、橘子、豌豆、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叶酸,可以帮助我们抵抗抑郁。
粗面粉制品、谷物颗粒、酵母、动物肝脏及水果等富含B族维生素,对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也大有裨益。
保养肾脏正当时中医认为,冬季养护肾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大家揉按“太溪”穴,“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原穴意指源头。每天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一次按30下,可以采取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可帮助气血上达于面,下行于足。
今天,也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保养方法——“干浴按摩功”。站位或坐位练功均可,这一功法简单易学,可以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流感等冬季常见呼吸道疾病。
具体方法:全身放松,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先在面部按摩64次,用手指自前头顶至后头部,侧头部做梳头动作64次,使头皮发热,然后用手掌搓两脚心,各搓64下,最后搓前胸,腹背部,搓热为止。
摄影:青简
饮食调养“小雪”时节宜多吃温润益肾的食物,孙思邈《修养法》中云:“宜减辛苦,以养肾气”。
具体来说,可以多吃羊肉、牛肉、鸡肉、腰果、枸杞、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椹、黄精等食物,同时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
“小雪”时候适当进补可平衡阴阳,但进补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是否符合进补的条件,体虚则补,如果体质以实证为主,则不适合进补,如果不十分清楚自己的体质,医院请医生帮您判断一下。
推荐食谱香菇枸杞牛肉煲
原料:牛肉克,香菇克,枸杞子60克,盐少许。
制法:将牛肉洗净,放沸水锅中汆去血水,捞出切成肉片;香菇用清水泡发后撕成小块;将枸杞子洗净,3味同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煲至肉熟烂,调入少许盐即可。
功效:健脾补肾养肝。
党参枸杞粥
原料:党参15克,枸杞子10克,粳米克。
制法:上2味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煮粥。
功效:补肝健脾益肾。
益智仁粥
原料:益智仁15克,糯米克,精盐适量。
制法:将益智仁洗净,晒干或烘干后研为细末备用。将淘洗干净的糯米放入沙锅里,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粥,待粥快好时调入益智仁末、精盐,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温脾胃、暖肾阳。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今年11月22日为小雪,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望文生义,小雪节气是指天气开始降雪,虽然初雪雪量小,但已提示了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气温降低,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节气有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古人认为,天虹出现是因为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泰之故,而此时阴气旺盛阳气隐伏,天地不交,所以“虹藏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天气上升”,是说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
三候闭塞而成冬。
由于天气的寒冷,万物的气息飘移和游离几乎停止,故三候曰“闭塞而成冬”。
小雪习俗知多少
1、腌腊肉
很多地方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人们一般是用食盐,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7~15天之后,用棕叶或者竹蔑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
2、吃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如果最近有去吃火锅的打算,别忘点上一份应景的“红糖糍粑”哦!
3、酿酒
中国人擅长酿酒,早在夏朝就开始了。现在酿酒多在冬季,在小雪后酿的酒,都称为“小雪酒”,该酒储存到第二年,色清味冽。这是因为小雪时,水极其清澈,足以与雪水相媲美。
小雪养生注意点
小雪养生讲究8个字:“外御湿冷、内防燥热”。
外御湿冷
1、多见阳光添衣被
古人有云:“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所以,这个时节需要多晒太阳,以上午九点前,及下午三点后为宜,此时阳光正好,紫外线却并不强烈。另外,这个季节感冒多发,需要适时添衣被,御寒保暖,出门别忘戴帽子,围围巾。
2、养精蓄锐好精神
这个时节适合早卧晚起,养精蓄锐。早晨醒来不要急于坐起,应该躺在床上伸伸懒腰,稍作活动。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们更不应立马坐起,防治血压骤降,大脑供血不足而引发头晕跌倒。
3、沐足抗寒防冻疮
小雪时节天地湿冷,人体气血不畅、瘀血阻滞之时可能引发冻疮。睡前注意泡脚,水温以40~50℃为宜,水量以淹没脚踝为好。
内防燥热
1、少食辛辣清内火
小雪时节不宜再多吃辛辣了,可以多吃萝卜、梨等清润之品以润燥清内火。萝卜宜选白萝卜。梨宜选雪梨。雪梨味甘性寒,咽干、咽痒、干咳、便秘、尿赤者宜多吃。
2、清火养肝多饮茶
小雪节气还可以多喝枸杞菊花茶。
枸杞,味甘性微温,具滋肾养肝、益精明目之功。菊花者有白菊、黄菊、野菊之分。白菊味偏甘,清热之力稍弱,养肝明目之力稍强;黄菊味偏苦,清热之力稍强,养肝明目之力不及白菊;野菊味甚苦,其功以清热解毒见长。
滋补肝肾,还可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黑米等,具有很好的食补作用。
推荐九蒸九晒芝麻丸,它除了能滋润头发和皮肤,还能补肾、润肠、通便。经过九次蒸晒,熟得透透的,不仅吸收了太阳的阳气,而且更好消化和吸收。点击图片,就可以看详情。
小雪节气,百菜不如白菜
从小雪节气开始,北方人开始囤积大白菜,作为南方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大白菜对于北方人冬天餐桌的重大意义。
而站在养生角度,白菜的食疗价值也是值得称颂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
“白菜通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瘅气,冬季尤佳。”白菜能做的美食实在太多了,炖,炒,溜,拌,酱,蒸……每种做法都让人垂涎三尺,而其中可能尤以以下4种为佳。
1、白菜煮鸡
“如果你没有吃过白菜煮鸡,鸡味渗进白菜里,白菜味钻进鸡肉中,你不会知道白菜的美味。”——林语堂《饮食》
2、开水白菜
这是一道低调而奢华的菜品。成品看上去就像是一碗清水里飘着几根白菜叶。说它奢华,乃是菜单上这道菜通常会有一个备注“需要数日提前预定”,后面跟着的价格更令人望而却步。
开水白菜的奥妙在于看似开水的清汤上。
吊汤的步骤十分繁琐:先将老母鸡、老肥鸭、火腿蹄子、排骨、干贝等分别倒入沸水中,除去血水和杂质,捞出洗净。然后再一起放入汤锅中,加入足量清水、葱、姜、料酒等佐料,文火加热,保持微开状态,直到熬出鲜味。再用肉茸吸附掉汤中的杂质,反复数次,使汤无杂质浮油,清澈如水。而白菜要选取黄白色的嫩芯,用滚热的清汤自上淋下,直至烫熟而不烂。
3、白菜豆腐
山东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三种常见的东西,在这一地区却别有风味。而一锅白菜豆腐汤融三者于一体,最恰当不过。
4、白菜饺子
对于饺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好的一种馅料,但有那么一样可以令“众口难调”这个词失去效力的是——猪肉白菜馅。相信每个人都吃过,它就像是大众情人一样,总能得到最多人的喜爱。
小雪节气,艾灸怎么做?
天气逐渐转凉,中医认为,这是艾灸比较好的时机,那么小雪艾灸哪里更有效呢?
1、男人常灸肾俞穴——固本补肾防冬风
冬季气候寒冷,多种影响男性性功能的疾病开始慢慢重现。
男性适宜艾灸的部位是肾俞穴,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之一,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
2、女人常灸关元穴——暖冬补气驱体寒
冬季人体抵抗力相对下降,对于原本就有妇科病的人们而言,这个季节更容易身体不适。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四指宽),是女人暖腹暖宫的大穴,常灸关元穴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3、老人常灸足三里——延年祛病身心暖
冬季是老人的最难熬的一个季节,天气骤冷,早晚温差大,随着老人的体质慢慢变差、各项机能的严重退化,冬天祛病抗寒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任务。
老人可以多灸足三里,因为“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它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栏目支持:市卫生计生委
文字: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方泓彭欣
摄影:医院青简
制图:杜琼瑶
编辑:景雯
—THEEND—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