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来,糖友们需要注意什么?
一、合理饮食:因冬季体内需要更多热量御寒,所以胃口大开、吃得更多并不适合于糖尿病患者,注重高纤维饮食,以利于血糖的下降和大便的通畅。
二、勤查血糖:要随时监控血糖是否升高,一般一周应自测一次,如发现血糖异常,医院做全面检查。
三、注意保暖:感冒往往是血糖升高及病情加重的祸根。由于天气突然变冷,人的交感神经常常会处于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同时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代谢减慢,血糖水平升高。此外,秋冬季也是糖尿病足的多发季节,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应特别注意保暖,防止冻伤,选择鞋子应软硬适度,避免过硬、过紧,经常换袜子,保持脚清洁、干燥。
四、合理运动:适当运动,过多或过强的运动,会使血液循环增快,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糖尿病患者一般每天活动两次、每次30分钟,秋冬季选择中午和晚上饭后时间运动最佳。但有心肺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不可剧烈运动。
五、经常晒太阳:晒太阳是最好的红外线理疗,对改善血液循环很有好处。在阳光照射下,身体肌肤暖和,血气刚强,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强。尤其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下肢病变的病人,更要避免寒冷。
六、情绪稳定:切勿大喜大悲,由于情绪波动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可促使肝脏中的糖源释放进入血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
七、预防感染:呼吸道、皮肤、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气温骤降易造成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皮肤弹性下降等,糖尿病患者比常人更容易发生各类感染。因此,患者应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洗澡,同时要坚持早晚及饭后刷牙漱口。
专家简介
职 务:内分泌科主任
职 称: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博士后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亚洲太平洋地区痛风联盟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血糖监测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高尿酸血症组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感染与创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面治疗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骨质疏松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分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工作30年,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妊娠期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亚甲炎,甲亢,甲减,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骨质疏松;肥胖;多囊卵巢综合症;黑棘皮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等。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痛风的诊治有独特的经验,并积极致力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痛风等患者的健康教育,使众多患者收益。
年底从哈医大二院调入哈医大四院,开始组建和成立了内分泌科,是哈医大四院院杰出人才代表和学科带头人,发表SCI论文10余篇,国家级论文30余篇,撰写胰岛素泵规范应用教程1部,撰写实用痛风病学1部。承担国家级(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子课题)、省级、市级课题20余项。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