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棘皮病治疗专科医院 >> 黑棘皮病预防 >> 病例分享消瘦腹部膨隆2例

病例分享消瘦腹部膨隆2例

 

作者:劳文芹等

中医院

摘自《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2月第31卷第2期

1病史

例1男,5月龄。

因“消瘦、多毛5个月,腹部膨隆3月余”于-05-21入中医院。患儿第3胎第1产,出生时即发现面容特殊,极度消瘦,全身多毛。出生体重3.25kg,身长50cm,BMI13。非近亲结婚,否认类似家族史,出生后母乳喂养;生后15d患儿因“新生儿肺炎”医院诊治。

住院期间查多次血糖均增高(最高22.54mmol/L,最低6.19mmol/L);尿糖(+),尿酮体(-);生化检查提示: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U/L,血氨67.1μmol/L,乳酸3.7mmol/L;双肾上腺B超无异常;腹部B超提示弥漫性肝大。

考虑诊断“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血糖症查因,肝大查因”,以胰岛素、头孢曲松钠、护肝等药物对症治疗。

复查肝功能:ALT53U/L,AST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U/L;血糖波动于4.6~12.0mmol/L。患儿病情稍稳定后出院。后因持续性转氨酶升高及腹部膨隆,5月龄时遂到我院就诊。

例2男,10岁。

因“精神运动发育迟缓10年余”于-10-05入院。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不详,非近亲结婚,出生后母乳喂养。患儿生后不久家人发现其体型消瘦,骨骼较同龄儿粗,腹部膨隆。2岁1月龄时因“语言发育迟缓及特殊面容”医院就诊,运动发育史与同龄儿相仿。

当时查体:身高cm,体重12kg,BMI12。生化检查提示:AST60U/L,ALT40U/L,γ-GT70U/L,TC1.7mmol/L,TG5.93mmol/L,HDL-c0.25mmol/L,LDL-c0.68mmol/L。腹部B超提示肝大,实质回声增强,脾大,双肾正常。一直未予深入诊治。患儿只会说简单词汇,可认图,不识字。

2入院查体

例1体重7.7kg(-1SD),身长80cm(>+3SD),BMI12.0,特殊面容,双腮消瘦,头发浓密卷曲,发际低,耳大,高腭弓。颈部黑棘皮征,全身覆盖较密集的黑色体毛,全身皮下脂肪缺乏,四肢及躯干肌肉肥大。心肺检查无特殊;腹膨隆,有脐疝,肝肋下4cm,质中等,脾肋下刚触及,质中等,表面光滑,余无特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例2身高cm(+3SD),体重30kg(-1SD),BMI13,头颅小,脸狭长,下唇厚,全身皮下脂肪缺失,颈部黑棘皮征,四肢及躯干肌肉肥大,双手指关节、双膝关节粗大。心肺检查无特殊。腹部稍膨隆,肝肋下3cm,质韧,无压痛,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3实验室检查

例1ALTU/L,ASTU/L,总胆红素1.9μmol/L,γ-GTU/L,总胆固醇(TC)3.84mmol/L(参考值2.9~6.0mmol/L),三酰甘油(TG)6.4mmol/L(参考值0.3~2.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62mmol/L(参考值0.8~1.9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31mmol/L(参考值1.3~3.6mmol/L),糖基化血红蛋白5.3%,胰岛素(0h)31.87mU/L(参考值3~25mU/L),C肽(0h)pmol/L(参考值~pmol/L)。

例2ASLU/L,ALTU/L,γ-GTU/L,BUN26μmol/L,TC3.84mmol/L,TG6.4mmol/L,HDL-c0.62mmol/L,LDL-c2.31mmol/L,糖基化血红蛋白5.1%,胰岛素(0h)32.38mU/L,C肽(0h)pmol/L。

4遗传学检测

例1BSCL2基因测序:患儿为c.dupG(p.IleHisfsX12)和c.-1G>C杂合突变;患儿母亲:携带c.dupG(p.IleHisf?sX12)基因;患儿父亲:携带c.-1G>C基因。

例2BSCL2基因测序:患儿为c.dupG(p.Ilefs)纯合突变,患儿父母均为c.dupG携带者。

5诊断

2例均为Berardinelli-Seip综合征。

6讨论

BSCL是一种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Berardinelli首先于年报道,随后Seip于年又作了报道,故其称为Berardinelli-Seip综合征,患病率为1/。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定位克隆技术日益成熟,BSCL的致病基因目前发现主要有4个:AGPAT2,BSCL2,CAV1,PTRF。本文中2例均为BSCL2基因突变致病,故在此详述。

目前报道的BSCL2基因突变类型有错义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衔接突变以及复杂重排等5种,突变基因形式共30余种,据Huang等报道,总结了亚洲部分地区所报道的BSCL综合征的基因型,指出BSCL2是亚洲病例中造成BSCL综合征的主要突变基因。

本研究中例1为复合杂合突变,c.dupG(p.IleHisfsX12)为已知突变,位于第6外显子,导致第位的异亮氨酸突变为组氨酸,导致发生框架移码,在第12位氨基酸位点转为终止密码子,其母携带有该位点的杂合突变;c.~1G>C,位于第1内含子,目前未见有任何文献报道。经过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认为其极可能影响mRNA剪接,而存在一定的致病可能性,其父携带有该位点的杂合突变。例2为纯合突变c.dupG(p.Ilefs),该突变为移码突变,即BSCL2翻译蛋白中,自第位氨基酸残基异亮氨酸起,编码发生紊乱。该突变预计会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发生截短从而丧失其正常功能,故认为此突变为致病突变。发现BSCL基因上的突变大多数为无义突变,而这些突变通常会影响肽链的合成从而改变蛋白质的功能。

典型的BSCL病例的主要表现包括,自生后即出现的全身脂肪萎缩、四肢肌肉肥大、黑棘皮病、肝肿大伴脂肪浸润、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低瘦素血症、高脂血症和类肢端肥大症。在本文2例病例中,患儿均有典型的全身脂肪萎缩、肌肉发达等表现,临床诊断成立。此外,在例1中,患儿在新生儿时期便出现了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改变,在目前的BSCL病例报道中,这是年龄最小者,但其直到5月龄时才诊断为BSCL。因此我们建议,对于在新生儿时期不明原因的高血糖,应注意排查BSCL。此外,本文例1报道的基因突变为新发突变,这在国内外为首次报道,该突变具体功能有待深入研究。而例2则出现了明显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等神经系统症状。

综上所述,儿童BSCL典型临床表现为自生后即出现的全身脂肪萎缩、四肢肌肉肥大、黑棘皮病、肝肿大等;致病基因检测作为诊断手段可帮助确诊该病。但要及时准确地诊断本病,需对本病有充分的认识,结合实验室检查,正确加以分析。本病无特效方法,应对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生化指标等方面进行监测。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i.com/ways/71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