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孝,儿子为家里造成长久经济负担,儿子不想再劳烦二老还有姐姐了,在儿子知道这种病不能完全治好后,就已经做好想死的准备,我走了……”
或许是因为对疾病的绝望,12月25日早上5点多,兰溪14岁男孩小章留下一张纸条后离家出走。两个月前,小章查出了糖尿病,住了半个月的院,11月23日刚出院,现在每天需要打四次胰岛素。
两天来,小章的安危牵动着很多人的心,昨天上午9点多传来了好消息,小章找到了!平安无事!
浙江大医院内分泌董关萍主任医师说,有些人认为,这么小年纪就患上糖尿病,以后要一辈子打针吃药,觉得人生看不到希望了。其实,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不是绝症,只要规范治疗并管理好日常饮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1
3岁患糖尿病,如今是开朗的大学生
家长的引导和管理非常重要
在浙大儿院,每年住院糖尿病患儿数量有多例,其中大部分是老病人,新发患儿在80例左右。
“对糖尿病患儿来说,血糖控制得好不好,和家长有很大关系。我们有一个专门的糖尿病患儿病友群,里面有多个患儿的家长,经常会在群里交流经验。”
董关萍主任医师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随访治疗了十多年的女孩,名叫晓晓(化名),如今已经快20岁了,身高1米67,长得也清秀,目前正在上大学,在学校里成绩优异。
“晓晓是3岁时查出1型糖尿病的,从那时候开始每天打胰岛素治疗,病情一直控制得很稳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性格非常乐观开朗,丝毫没有因为疾病而受到影响。”董关萍主任医师说,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结果,这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管理分不开。
晓晓的爸爸妈妈从始至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疾病管理,每天按时打针,医院随访,尤其在孩子的饮食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不能吃,吃多少量,都有着严格的计算。
在成长过程中,晓晓也会因为疾病而感到悲观失望,觉得自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每当这时候,晓晓的爸妈就告诉她,糖尿病并不可怕,她没有什么不一样,不要把患病看成是一件自卑的事,只要做好管理,她和身边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是一样的。
2
14岁糖尿病患儿“放飞自我”
一年里4医院抢救
当然,临床中董关萍主任医师也遇到过不少“反面教材”。就在上星期,14岁男孩小周(化名)被送到浙大儿院急救,他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来的时候昏迷不醒,生命岌岌可危。更可怕的是,这已经今年第四次被送到浙大儿院急救了。
6岁时,小周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开始胰岛素治疗。虽然他的家境不错,父母是做生意的,但是由于父母平时工作太忙,没有管理好儿子的病情,每天打针的时间不太固定,平时也没有严格控制饮食,以至于小周的血糖一直控制不稳定。
两年前,小周的爸爸妈妈生了二胎。因为弟弟的出生,小周觉得父母对他的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