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棘皮病治疗专科医院 >> 黑棘皮病预防 >> 刮痧基础知识

刮痧基础知识

 

刮痧的正确方法

刮痧方法:用汤匙在病儿身体一定的部位上反覆地刮,直至被刮痧的皮肤出?深?色的红斑为止。刮砂时的顺序一般由上而下,由中间刮向两侧,刮时应取单一方向,不宜来回刮,每次大约刮二十下左右。刮痧的部位:1.通常在颈部及背部的脊椎两旁,沿着肋骨向外刮,刮成弧形。2.在结喉的两侧和胸部进行。3.也有沿着脊椎两侧,由上向下刮。4.在胸前刮痧,也可沿着肋骨向外刮成弧形。5.若病儿情绪不佳,可刮臂弯内侧和腿弯内侧。

一、头部的刮法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板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发皮发热为宜。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医者一手扶患者头部,以保持头部稳定。循行路线:(1)刮拭头部两侧,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至风池穴,经过穴位为头维穴、颔厌穴等。(2)刮拭前头部,从百会穴经囟会穴、前顶穴、通天穴、上星穴至头临泣穴。(3)刮拭后头部,从百会穴经后顶穴、脑户穴、风府穴至哑门穴。(4)刮拭全头部,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全头发际处刮拭。经过全头穴位和运动区、语言区、感觉区等。适应症: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之作用。可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证。

二、面部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一次。循行路线:(1)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线分开,经鱼腰穴,丝竹空穴朝两侧刮拭。(2)刮拭两颧部,由内侧经承泣穴、四白穴、下关穴、听宫穴、耳门穴等。(3)刮拭下颌部,以承浆穴为中心,经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等。适应症: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主治颜面五官的病证。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痤疮等。

三、颈部刮法颈后高骨为大椎穴,用力要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些,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髃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循行路线:(1)刮督脉颈项部分,从哑门穴刮到大椎穴。(2)刮拭颈部两侧到肩,从风池穴开始经肩井穴、巨骨穴至肩髃穴。适应症:人体颈部有六条阳经通过,其中精髓直接通过督脉灌输于脑,颈部是必经之路,所以经常刮拭颈部,具有育阴潜阳,补益人体正气,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主治颈、项病变,如颈椎病、感冒、头痛、近视、咽炎等证。

四、背部刮法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病人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循行路线: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5寸。适应症:刮拭背部可以治疗全身五脏六腑的病证。如刮拭胆俞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肠俞可治疗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等。背部刮痧还有助于诊断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现压痛或明显出痧斑时,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穴位类推。

五、胸部的刮拭刮拭胸部正中线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大。宜用平补平泻法。用刮板棱角沿胁间隙刮拭。乳头处禁刮。循行路线:(1)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2)刮拭胸部两侧,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胁骨走向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适应症: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另外可预防和治疗妇女乳腺炎、乳腺癌等。

六、腹部刮痧空腹或饱餐后禁刮,急腹症忌刮,神阙穴禁刮。循行路线:(1)刮拭腹部正中线,从鸠尾穴经中脘穴、关元穴刮至曲骨穴。(2)刮拭腹部两侧,从幽门穴刮至日月穴。适应症:腹部有肝胆、脾胃、膀胱、肾、大肠、小肠等脏腑。故刮拭腹部可治疗以上脏腑病变。如胆囊炎、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不孕证等。七、四肢的刮法刮拭四肢时,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对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应从下向上刮拭。皮肤如有感染、破溃、痣瘤等,刮拭时应避开。如急性骨关节创伤、挫伤之处不宜刮痧,但在康复阶段做保健刮痧可提前康复。循行路线:(1)刮拭上肢内侧部,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2)刮拭上肢外侧部,由上向下刮,在肘关节处可作停顿,或分段刮至外关穴。(3)刮拭下肢内侧,从上向下刮,经承扶穴至委中穴,由委中穴至跗阳穴,委中穴可重刮。(4)刮拭下肢外侧部,从上向下刮,从环跳穴至膝阳关穴,由阳陵泉穴至悬钟穴。适应症:四肢刮痧可主治全身病症。如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脏疾病。足阳明胃经主治消化系统症症。四肢肘膝以下五输穴可主治全身疾病。

八、膝关节的刮法膝关节结构复杂,刮痧时宜用刮板棱角刮拭,以便掌握刮痧正确的部位、方向,而不致损伤关节。刮拭关节动作应轻柔。膝关节内积水者,局部不宜刮,可取远端穴位刮拭。膝关节后方及下端刮痧时易起痧疱,疱起时宜轻刮或遇曲张静脉可改变方向,由下向上刮。循行路线:(1)刮拭膝眼,刮拭前先用刮板的棱角点按膝眼。(2)刮拭膝关节前部,膝关节以上部分从伏兔穴刮至梁丘穴,膝关节以下部分从犊鼻穴刮至足三里穴。(3)刮拭膝关节内侧部,从血海穴刮至阴陵泉穴。(4)刮拭膝关节外侧部,从膝阳关穴刮至阳陵泉穴。(5)刮拭膝关节后部,委中穴可重刮。适应症:主治膝关节的病变,如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韧带损伤、肌腱劳损等。另外对腰背部疾病、胃肠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刮痧

一、挑痧法的常用部位1、头颈项部:从印堂穴起,沿太阳穴、颈部两侧和项部两侧各有1个痧痕点。2、胸腹部:从华盖穴开始沿肋间左右各有2个痧痕点;中脘穴、肚脐两侧,关元穴左右各有1个痧痕点。二、放痧法的常用部位(1)上肢:曲池穴、十宣穴、少商穴、尺泽穴。(2)头面颈项:大椎穴、百会穴、太阳穴、人中穴、金津穴、玉液穴。(3)下肢:委中穴。三、刮痧的整体顺序整体刮拭的顺序是自上而下,先头部、颈、背、腰部或腹部,后四肢、背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据病情决定刮拭的先后顺序。每个部位一般先刮阳经,再刮阴经,先刮拭身体左侧,再刮拭身体右侧。

刮痧的好处与坏处

古代刮痧多应用于治疗夏季和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消化道疾病。大多数学者认为,刮痧是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变化而来。而在当今,刮痧的功能多半是用来防病保健的。   保健刮痧手法更简便,操作更安全,主要针对疾病早期预防、病后康复、功能性病症以及亚健康症候、减肥美容、消除疲劳、提高机能等。保健刮痧主要应用范围如:头痛、颈痛、肩痛、背腰痛、腿痛、感冒、牙痛、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痛经、疲劳、失眠、养颜美容等。   应谨慎选择刮痧,因为刮痧方向、次序、手法、强度、时间以及操作前后注意事项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顾客的健康和安全。如果刮痧师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出现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情况。

刮痧有九种禁忌症。   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   三、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四、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五、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因为这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六、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刮痧,因为这类患者在刮痧时所产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七、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起虚脱。   八、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九、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只要是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梳子、搪瓷杯盖子等,都可以用来刮痧。

如果长期使用或作为治疗,还是用正规一些的刮痧板比较好。选用天然水牛角为材料的刮痧板较好,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不良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除刮痧板外,还要准备一些滑润油(香油、花生油、石蜡油均可),在刮痧前涂于被刮部位。刮痧时,手拿刮板,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90度角。颈、背、腹、上肢、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不得来回刮动。一般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直到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为止。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刮痧之后,应用手蘸淡盐水在所刮部位轻拍几下,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的力道不同也会产生不同效果,轻刺激是“补”,强刺激是“泄”,一般人不知自己体质是实是虚,拿捏不准该补该泄,就保持力道平均,这叫“平补平泄”。出痧后1~2天,皮肤可能会有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不必担心的。

刮痧的注意事项

  刮痧时,皮肤局部汗孔开泄,为有利于扶正祛邪,增强治疗效果,治疗刮痧时应选择环境,根据患者体质选择适当的手法,注意掌握刮拭的时间,重病人应采用综合治疗。   1、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不但影响刮痧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2、每次只治疗一种病症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不可连续大面积出痧治疗,以保护正气。教材中每个病症所提供的刮拭部位,当经络穴位与全息穴区结合应用时,多种全息穴区治疗部位,每次选刮1-2种即可。   3、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治疗刮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不但可以补充消耗的水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4、刮痧后洗浴的时间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5、不同种类皮肤病刮拭方法皮肤病患者,皮损处干燥、无炎症、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疯、牛皮癣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拭。如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6、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法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泻刮法。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远端向近端刮拭

刮痧的注意事项

一、刮痧前的注意事项:

(1)要了解病情,辨证施治,问病求因,确定刮试的部位。(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采取补泻手法。(3)下肢静脉曲张者,宜由下而上补刮或平补平泻刮试。(4)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5)不要采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品、瓷器、红花油、好得快)等。(6)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着衣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用的刮痧油。(7)痛觉敏感的人,可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后再刮痧,以减少疼痛。二、刮痧中的注意事项:(1)血小板低下者(容易出血)、病危的人要谨慎刮拭,补刮为宜。(2)刮痧操作时朝一个方向刮拭,不可来回刮。(3)刮痧不必强行出痧。(4)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来,从头到足每个部位、每条经脉,都刮拭8次(背部请家人帮忙)每天3-10分钟,自然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了三、刮痧后的注意事项:(1)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妨。(2)刮完一般在五至七天痧退后再刮拭,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的作用(3)刮痧后喝一杯热(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4)刮痧、排毒外,还要针对性地调理脏腑营养。

刮痧疗法的原理是什么?

中国刮痧健康法,是中医非药物疗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中医外治法范畴。刮痧疗法施术部位是人体的体表,属经络中的皮部。皮部是皮肤按经络系统的分区,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区,它和经络不同之处在于经脉是呈线状分布,络脉是呈网状分布,而皮部则是“面”的划分。所以针刺主要在“点”,刮痧主要在“面”。皮部是经络在体表的反映,《素问·皮部论》论述了十二’脏的病变传变次序和规律。内在的病变也可在皮部有所表现,可以通过对皮部变化的诊察来判断内生的疾病。《素问·皮部论》说:“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指出观察皮部色泽变化可以诊断疾病。脏腑经络病变还在体表皮部反映以下改变:触摸皮肤而有温、凉、润滑、厚薄、粗细、坚柔、凹凸、如筋、如索、如结、如珠、如黍米、如小锤、如横木;患者自我感觉皮部的情况(可从问诊中获得)可有皮部酸、麻、胀、痛、木、沉、紧、坚、温、凉、冒凉气、有热流感、如有蚁行、如蠕动、气行如电流、如水流等感觉。综上所述,可以通过对皮部视诊、触诊和问诊来了解疾病之所在,而刮痧的施术部位则在经络之皮部。其实穴位不仅是一个点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立体的部位,正规穴位在健康时和疾病时其体表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即是变动的,但这种变动很少会离开该经相应的皮部范围。而阿是穴更是在皮部的敏感压痛点,随病变化而不固定。在皮部进行刮痧,接触皮肤的面积比较大,刮痧施治的穴位不止一个两个,有时甚至几十个穴位,如在背部进行刮痧,即使穴位变动也不离其中,这是刮痧治病效果不错的道理。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i.com/ways/5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