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棘皮病治疗专科医院 >> 黑棘皮病预防 >> 何为冬病为何夏治你知道多少

何为冬病为何夏治你知道多少

 

一、何为冬病夏治?

初伏:年7月17日—7月26日(10天)

中伏:年7月27日—8月15日(20天)

末伏:年8月16日—8月25日(10天)

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误传的信息而错过宝贵的三伏时间!虽然三伏天还没到,但不妨我们深入的了解下冬病夏治的理念,就当是砍树前的磨刀了。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主要包括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还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慢性腹泻、部分虚寒妇科病引起的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这类疾病大多具有阳气虚损,遇寒发病的特点。

夏治则指这些病情到夏季一般会有所缓解,所以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夏季三伏天,对冬病进行辨证施治,通过针刺、艾灸、擦浴、拔火罐、按摩、刮痧、食疗、穴位贴敷、中药内服等多种疗法,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二、顺时养生,事半功倍!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即使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也会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这就是“天人相应”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古代医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学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即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

冬病夏治,借助夏季阳气生发,人体阳气随之旺盛,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扶助机体内虚之阳气,驱散体内阴寒痼疾;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使冬季亦阳气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泄,从而达到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三、穴位—经络—脏腑:三位一体

冬病夏治,主要是以穴位敷贴及穴位艾灸为主,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特色疗法。穴位是经络之气交会输注的部位,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穴位敷贴与穴位艾灸,通过药物对腧穴的持续刺激作用,激发经络之气,并传达到脏腑,对人体进行调节,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穴位注射通过针刺刺激和药物对穴位的持续渗透作用及药物的功效综合发挥作用。

另外,盛夏人体腠理开泄,气血流通,此时进行穴位敷贴与穴位艾灸,除局部作用显著外,药物吸收快,促使药物随穴位入经络归脏腑。

四、冬病夏治的方法

在治疗方法上,冬病夏治包括针刺、艾灸、擦浴、拔火罐、按摩、理疗、食疗、穴位贴敷、中药内服等多种疗法,而其中穴位贴敷最为常用。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种贴敷验方:

1.哮喘

用白芥子、苏子、元胡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研成细末。每次用1/3的药粉,加生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在6块直径5厘米的塑料布上,贴在背部的肺腧、心腧、膈腧(即第3、5、7胸椎棘突下旁外开1.5寸),用胶布固定,约3~6小时去掉。在头伏、二伏、三伏,共贴3次。

(艾灸穴位:定喘、大椎、肺俞、云门、膻中、足三里。配穴:丰隆、中脘、内关。)

2.老寒腿

用川乌50克,吴茱萸30克,艾叶、透骨草各9克,细辛6克,研为细末。把药末用纸包好后,外用纱布重包,用线缝好,垫在脚心上。从初伏开始使用,二伏换一料药,三伏再换一料。

(艾灸穴位:大椎、阿是穴、阴陵泉、足三里。)

3.风湿性关节

用肉桂、干姜各50克,白胡椒、细辛各50克,公丁香20克,乳香30克,黑老虎50克,共研为细末,再将克蜜熬成膏,将药末纳入蜜膏内拌匀,摊在白布上,在初伏第10日开始贴患处,每天贴6~8个小时,到三伏末日为止。

(艾灸穴位:太冲、太溪、风市、曲池、合谷,配穴:肩关节、臂、肘关节痛取外关、阳谷、阳池;膝关节痛取血海、阳陵泉、梁丘、足三里;踝关节痛取解溪、丘墟、昆仑、商丘;手指小关节痛取内关外关、合谷,后溪;足趾关节痛取三阴交,悬钟、八风等。)

4.肩周炎

可取桂枝10克,透骨草20克,清风藤、豆豉姜各30克,伸筋草、片姜黄、川芎、威灵仙各15克,羌活12克煮成药汁,再用麦麸皮~克放锅中炒黄,趁热加入药汁和一匙陈醋,拌后盛入纱袋内热敷肩关节痛处,每袋可用1周。从初伏起,每日1次,每次6~8小时,一直敷到三伏末。

(艾灸穴位:阿是穴、风门、大椎、身柱、肩井、肩贞、曲池)

5.易发冻疮者

可用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加水适量浓煎,取药液熏洗冻疮好发部位,每天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

(艾灸穴位:冻疮好发部位、合谷、足三里)

五、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冬病夏治

许多人认为人人都可冬病夏治,其实不然。“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有其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下人群都不适宜敷贴治疗:

1.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

2.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3.对贴敷药物成分过敏的人。

4.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

5.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6.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病人。

六、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远离空调: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

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睡眠充足: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

情绪平和:平和的情绪可使经气运转更加舒畅,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艾灸时提倡平心静气。夏季气候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

适度锻炼:适度的锻炼可增加神经肌肉协调性、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同时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抵御能力。

ps:虽然三伏天还没有到来,但不妨我们开始冬病夏治,毕竟夏天已经到,正是调理女性朋友们虚寒之症的时候了!此时不治,难道还再等一年?

华溪玉容:祖传秘方,三项专利、二项发明,60多个系列,风靡全国二十余载,专注养颜、养生,调理脏腑疾病类,皮肤病类、疤痕类、妇科乳腺病类,风湿类风湿类,颈肩腰腿痛类,炎症类远近视弱视、眼疾类,常见疾病类,高血压,糖尿病,亚健康类,肿瘤、早期癌症等恶性疾病及其它奇异之症的治愈,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无数治愈者案例,中药排毒、减肥、辟谷疗法更是一绝!

点击上方







































白癜风治疗过程
白癜风用什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i.com/ways/37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