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棘皮病治疗专科医院 >> 黑棘皮病常识 >> 心理故事来自16岁神经性厌食女孩的自

心理故事来自16岁神经性厌食女孩的自

 

(作者注:为保护患者隐私,患者信息已做修改。)

心理治疗师

请问你有什么困扰吗?

应安

我身高一米六,体重从斤瘦到不到斤,但我身体实在吃不消,现在每天吐20次左右,我...呃...请等我2分钟,我先去吐一下。

在50分钟的心理治疗中,应安去了6次卫生间,16岁的她面色萎黄,身形憔悴。她希望发生的一切都是一场梦,一觉醒来,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重头来过。

父母在她出生的时候,只有两个想法。其一,我的孩子要安安稳稳、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其二,身为一个女孩子性格上应该要安安静静的。于是,她的名字叫――应安。母亲40岁生她实属大龄,家里面最长的堂姐大她20岁整,在父母双亲家里排行老五――老巴子。在父亲这边,是最受长辈疼爱的,尤其是爷爷奶奶,应安从小便是二老带大的。一说到孩子是老一辈人带大的,就离不了“溺爱”二字,应安从小便没有逃开这样的命运。自一岁以后,她就同一个小气球似的,慢慢地,却又快快地吹起来了。母亲是个爱美的人儿,于是勇敢地与公婆“反抗”,但最终以应安爷爷的一句话“小孩子能胖能瘦,胖胖的多好,体格强壮,身体健康”而失败告终。应安被爷爷的大手在自己肉嘟嘟小手上戳着玩,痒痒的感觉逗得笑得开了怀,十分的应景,就像是在同意着爷爷的说法似的。于是从那时起小区乃至附近与他们家相熟的人,都喊她“胖胖”,父母和爷爷奶奶被荣幸地称为“胖胖妈”、“胖胖爸”、“胖胖爷爷”、“胖胖奶奶”,方圆十里,无人不知。

应安从小便觉得自己的母亲并不是特别的喜欢自己,因为从她有记忆以来,很少能在脑海里翻找到对母亲这个形象尤为深刻的记忆。事实上确实如此,应安的母亲在她的小时候经常出差,不常在家,所以应安四岁时还跟着父亲去男澡堂洗澡澡,在大池里游泳,以至于在一次和母亲一同去庐山爬一个小瀑布的平台,不慎脚滑掉进去的时候,镇定了心神后便自己游了上来。应安浑身湿透的滴着水,却立马慌张地跑到母亲面前委屈的告诉她自己的“恐怖经历”,而母亲却不以为然,这样的态度让应安埋怨了好久。的确,母亲是知道应安可以自己游上来。母亲不是不爱她只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如何疼爱她,应安母亲的关怀大多体现在对应安的数落上。

应安的母亲以前是胖过的,那时她在天津工作得不顺心,导致内分泌失调了一段时间,翻开那时的老照片——胖的不像应安记忆里的母亲。后来应安的母亲下定了决心减肥,便真的成功了。要说应安对母亲印象最深的,就数母亲一直让她减肥,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无时无刻不在讲,吃饭时,吃零食时,出去玩时,睡觉前......这是应安的噩梦。但是应安也有自己的对策,她会跟母亲算账,一天的饭钱是多少,然后一个月饭钱是多少,那么一年的饭钱有是多少,这样一来自己长到这么大,这身上的每斤肉值多少钱——算得母亲愣住了,觉得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便就这么暂时放过了她。

但是母亲的那些话和未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一度刺激到了应安。

幼儿园时候的应安圆滚滚的,但是个子也不矮。那时爷爷还在世,每天早上父亲要去上班时,总是把应安往睡袋里一裹扛到楼下爷爷奶奶家里的小床上,因为爸爸已经抱不动应安了。

应安在幼儿园并不是很受大家的喜欢,因为她的胖总显得有些累赘,看上去憨憨的、傻乎乎的。在幼儿园里老师带着一个个小萝卜头玩医生护士的角色扮演时,从来没有带过应安;幼儿园开亲子运动会的时候,从小班到大班一直都没安排过应安,因为应安太胖,有些项目例如过网接力,应安肥肥的小身躯会卡在网兜里半天出不来,会拉班级后腿......但是应安是个懂事又乐观的傻姑娘,就像小学一次替补班上的某位同学,赶鸭子上架般地参加了运动会的接力赛,因为跑得太慢导致班级得了最后一名。她被班上同学说了好久,却也是傻笑一下就过去了。

应安的记忆力很好,小学以前的事情她还记得不少:爷爷每天早上带她去吃小笼包;偷吃爷爷的药;爷爷葬礼上年幼的应安还不知道死亡,医院探完病,还没回到小区门口,父亲就接到老人家不太好。医院一大群人围在爷爷病床边,一群穿着白大褂人站在那,其中有个男人说注射肾上腺素;奶奶晒衣服时从踩着的小板凳上跌下来,还硬撑着接应安回家,结果因为尾椎骨骨折卧床休息了大半年.......

应安很爱爷爷奶奶,但她现在只有奶奶疼了,她很珍惜。

爷爷走后的应安上了小学,一二年级对于笨笨的应安来说是苦涩的。那时候应安每天都要喝三大碗中药,她身上总有草药的味道,为冬病夏治,每年初夏时应安就要将药贴在穴位上,要穿药背心。所以那时的应安总会特骄傲的说我喝过的药比别的小朋友喝的水都多。

四年级的时候应安的父亲得了癌症,班主任对应安十分地照顾,她很心疼这个总是爱笑的傻姑娘。应安自父亲生病起就变得格外懂事,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去托管班,那一整年她都没怎么吃过父亲烧的菜。不舒服的时候她很想粘着母亲陪自己睡觉,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家里没有人,只有应安一个人在家,一个人的灯光。应安很想父亲,但又气父亲抢走了母亲,因为她不太知道癌症是什么可怕的病种。不过应安很大度的原谅了父亲。

虽然父亲缺席了应安10岁的生日,但我们的小应安长大了。

初中时的应安更胖了,所以夏天的她最为烦劳,炎热的天气总会使大腿肉最多的地方磨得腌了起来,红红肿肿的走起路来就疼,于是应安就像个小企鹅一样地走路。

初一时候订的的校服,却要配着的校裤,最后只好让校服厂家特地派人来量三围。

初二的时候应安到了青春期,她开始追星,开始幻想着当明星,于是应安的成绩越来越差,差的被老师请了家长。父亲气得大发雷霆,将应安所有的书都给撕掉,书本的碎纸屑像雪花一样洒满了应安的卧室地板,而应安的眼泪也在地板积了一滩,直到长大应安的脸上还留着那次的泪痕,再没消得掉。

初三快要体育中考前的每一节体育课大家都在紧张的训练着自己的项目,例如立定跳远吧——这是应安的噩梦,因为应安每一次着地的时候总会传来“呲啦——”一声,应安的校裤又炸了,于是同班的同学们给应安起了一个外号“U.F.O.”——Ugly、Fat、Old。Ugly是因为肥胖所以在很小的时候就得了假性黑棘皮,她的肘关节、脖子、瘦的关节等皱褶处都是黑黑的;Old是因为应安遗传了母亲的少年白。别人总会在应安路过的时候嘲笑着,窃窃私语着。虽然应安觉得自己心里并不好受,甚至有些委屈、羞愧和愤怒,但应安知道大家其实没有什么恶意,起码有了这个外号以后的岁月里大家提到这个英文单词是会会心一笑的,这样一来看起来貌似也不亏。

初三的应安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他们在同一个英语补习班,那个男生告诉应安很多小秘密,两人关系挺好,但他是一个好学生,她却是垫底的,应安觉得是天壤之别。那时的应安很喜欢一句话“一见钟情,是见色起意;日久生情,是蓄谋已久。”应安觉得自己大概是个长情的人吧。

然而应安永远也不会想到,在初三的某一天那个男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的开着应安玩笑说:“会喜欢应安的人是有多重口味!”——即使他知道应安是喜欢自己的。这时应安把头靠在墙上红了眼眶,却依旧傻笑着对闺蜜说,自己没事并且早就不喜欢他了。在这一个下午,平日里超级活泼的应安,很安静,很乖。

但毕业这年暑假的应安其实很感谢这个男生如此伤人的话,这让她变成了一个更好的应安,让应安在做这一件事的时候变得格外的有毅力,格外的期望着未来的模样——减肥。应安也许会一直感谢那句伤人的话,感谢那些曾经故意或无意嘲笑自己的人,那样的刺激过自己。

毕业那年暑假的应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终于瘦了。这是带着汗水和泪水的两个月痛苦并快乐着的时光。

毕业时应安斤了。有时候应安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做的,反正不是水,她想那时的自己大概是油油的脂肪构造而成的吧,毕竟应安在初二是父亲为了让她减肥,特地买了一个动感单车回来,刚开始的应安可来劲,拼了小命的努力着,她伸手摸摸从身上冒出来的一颗颗汗珠子,两根手指一撮,黏糊糊的,还有一股子怪怪的味儿――就像是油。然而这只暂时的激励了应安减肥的决心,慢慢的又失去了耐心的应安,放弃了――因为当时的她没有经历过初三的嘲笑与无助。

一向爱美的母亲无法忍受应安这个庞然大物了,她命令应安减肥,并且陪着应安共进退。无法忽略母亲无时无刻的唠叨,应安被迫无奈的终于是下定决心减肥了。应安是个执拗的姑娘,一旦是用心去做的决定,就一定要完成――“不择手段”。

前半个月里的应安痛苦的拒绝美食的诱惑,挣扎着无力地告诫自己,管住嘴。但一下减了原本一大半食量的应安,总会饿得瘫软在床上,晚上会做着有关美食的美梦。后来应安被母亲带着去做拔罐减肥,再加上应安适当的节食,应安每天都有在一点一点的掉秤。刷腿部经脉时,应安的腿因为不通则痛,刷的两腿全是瘀紫,硬是一声没喊,只是紧紧的攥着手、咬着牙。

然而对应安的野心来说,这样的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她开始更加严苛地节食:她从每天吃两顿变成了吃一顿,那一顿的早餐,应安只会吃两块一共50克的米糕和ml的一杯水,连水都是很严苛得定量为一天两次,每次只会喝一小口。应安不知道怎么了,她开始爱上了称体重,无论做了什么都要称――刚起床、刚上完厕所、刚喝完水、刚运动完......一天十来次不在话下,应安十分在意着体重的细微变化,如果有哪怕一丁点的上涨,应安都会焦虑不已。渐渐地,应安又开始了运动,开始了玄武湖之旅,因为一开始太胖,母亲警告她不可以跑,只能够快走,于是应安每晚一走,就是一个玄武湖的距离。一回家的应安就会坐在卫生间马桶上――捂汗。

这时的应安斤,但是她已经开始有些病态地要求自己的体重。

暑假末尾开始恢复正常饮食的应安不太对劲了,由于一段时间的节食,应安的胃不再像以前那么大容量了,但面对美食的极致诱惑,应安开始了催吐。这样一来,应安的噩梦真正的拉开了序幕。刚开始要用手抠喉咙才能吐出来,后来吃饱了喝口水都能吐,到最后随时都想吐且随时都能吐出来,这时候的应安已经不到斤了。

她看着镜子里消瘦的自己,仿佛不认识这个人一般,听到别人说“应安,你好瘦啊”特别高兴,多年来内心深处的缺憾仿佛一下子被填满,她很享受这种感觉。但她因不停地呕吐不得不休学,甚至得了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的时候,她也非常地痛苦,经过心理治疗后下定决心住院好好调整。

应安在医院心理精神科住院治疗了不到一个月,在医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师的耐心疏导、护士的悉心照顾下,应安现在完全可以控制自己不吐了,饮食、体重也稳定在健康的范围,她面色红润,活泼自信,恢复成她最美的模样。

作者:应安张文瑄

编辑:张文瑄

校对:黄河

中大心理,健康伴侣

注:“★”为高级专家门诊;“△”为副主任医师

——

专家门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i.com/wahl/129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