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棘皮病治疗专科医院 >> 黑棘皮病医院 >> 面膜普通化妆品中的高危产品

面膜普通化妆品中的高危产品

 

面膜过敏

一.为什么面膜是“高危产品”?

面膜使用方法简单,使用后又能达到“立竿见影”的补水保湿等效果,已成为美容市场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的品类。年,国内面膜市场零售总额已逼近亿元。

但因面膜本身的一些特性,以及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商家违法添加危险、违禁成分,使得面膜品类成为了化妆品不良反应的高发区,实际上让面膜成为了“高危产品”。

二.面膜“高危”的原因分析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面膜》,一般把面膜分为面贴膜、泥膏状面膜、啫喱面膜(睡眠面膜、冻膜)、粉状面膜(美容院多见)、膏(乳)状面膜五种,其中占据市场主要地位的是面贴膜。下面,我们就针对面贴膜讲一讲“高危产品”的“危”从何来。

2.1面贴膜本身特性决定其容易引起皮肤的刺激或过敏。

一般的面霜类化妆品的每次使用量为1~2克,而面贴膜一次使用量高达20~30克,且一般会在封闭的条件下在面部保持15~20分钟,这种独特的使用方法会导致面膜中的水分及其他低分子成分能在短时间内密集穿透表皮到达皮下。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面膜的补水保湿等功效非常明显,另一方面,面贴膜中的防腐剂等可能的刺激性物质被皮肤吸收的量也比其他化妆品高得多,进而容易引起皮肤的刺激或过敏。

2.2使用不恰当的防腐剂

因上一条所述的特点,面贴膜在选用防腐剂时必须有别于其他化妆品,从个人经验来说,基本是成人化妆品的最安全级别,才能保证面贴膜的低刺激性。而曾经流行于网上“9.9包邮”的低成本面膜及微商圈中各种三无产品,为了极致压缩成本,使用“丙二醇+纤维素+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香精”的“经典”白菜价组合,把甲基异噻唑啉酮类这种只适合用在洗去型产品中的防腐剂用在消费者脸上,引起了大量皮肤问题。这些问题实际导致了另两个问题产品品类“含激素的修复面膜”和“含激素的修复精华”的诞生和流行,这是后话了。

2.3部分黑心商家违法添加违禁成分

面膜中常见的违禁成分有荧光增白剂、过氧化物增白剂、性激素、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氢醌和苯酚。

2.3.1荧光增白剂一般非法添加于美白类面膜中,对于光敏感性的皮肤,一旦接触到高浓度的荧光增白剂,皮肤可能出现过敏、瘙痒,严重的甚至有患皮肤癌的潜在风险。

2.3.2过氧化物增白剂一般是过氧化脲,是一种牙齿增白剂,也有非法添加于美白面膜中,但一般是院线产品,市场上比较少见。过氧化物会损伤皮肤屏障、导致一系列皮肤问题,也存在当时美白,一段时间后又“返黑”的问题。

2.3.3性激素一般是雌激素,添加于面膜中能起到美白和去皱的效果,但长期使用能干扰人体激素平衡。由于其效果远不如糖皮质激素,现在已经很少有面膜做这种非法添加了。

2.3.4糖皮质激素绝对是化妆品非法添加原料中的“一哥”,其中又以面贴膜非法添加案例最多。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高效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使人们的皮肤变得细腻水嫩,有类似皮肤“急救”的作用。但是长期使用含有抗生素的化妆品会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只要停用,过敏症状就会加重发作,造成毛细血管扩张、萎缩,皮肤变薄、痤疮加重、色素沉着,甚至出现多毛、皮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只需要大约两周时间,但是治疗起来却是一个漫长而棘手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添加了“糖皮质激素”的面膜,被业内称之为“皮肤鸦片”。

2.3.5抗生素风险较高的产品主要是祛痘类和除螨类。常见的抗生素有盐酸美满霉素、二水土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金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氯霉素和甲硝唑。这些都是《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禁用成分。有研究表明,部分抗生素对胎儿有一定风险,长期使用抗生素也会破坏皮肤的菌群平衡,降低皮肤抵抗力和屏障功能。

2.3.6氢醌和苯酚具有一定的美白作用,但其毒性和刺激性大,故《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禁用氢醌和苯酚。但是此类物质易获得且价格低廉,因此常被不法生产厂家用于祛斑美白类化妆品中,长期使用含氢醌和苯酚类化妆品会引起皮肤刺激,色素加深甚至出现白斑等。

三.远离“高危”,避免踩雷

国家药监局对化妆品进行了几年的严管,还是卓有成效的,广州多家化妆品公司,关了差不多有一半,基本都是做代加工的小厂,还有一些不在册的假货黑工厂也关了很多,无法计数,大家可以想一想其中的原因。

所以,希望大家选购化妆品时,擦亮眼睛,选择一些值得信赖的公司,不要被网购平台上的白菜面膜和朋友圈中的可疑产品晃花了眼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i.com/wazz/162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