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红糠疹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其临床特征为毛囊角化性丘疹、橙红色鳞屑性斑块和掌跖角化,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脱屑性红皮病。
毛发红糠疹的发病率为1/~1/0.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西医在治疗本病方面并无特效药,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这么少见又难治的皮肤病,让我们看看如何用中医治愈它?
病案分享X,男,31岁,因“全身起红斑丘疹脱屑2月多”于-07-12来诊。
01现病史患者2个月多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皮肤起红斑丘疹脱屑,初起皮损以面部为主,医院就诊,按“皮炎、脂溢性皮炎”治疗效果不佳,渐发展至躯干、四肢。-06-27医院皮肤病理活检提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浅层水肿,血管增生、扩张,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管周可见炎细胞浸润”。经检查诊断为:毛发红糠疹。
先后曾予转移因子胶囊、地奈德乳膏、阿维A胶囊、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治疗未效,皮损逐渐蔓延至全身。患者辗转求医,然了无寸效,痛苦万分,曾一度有轻生念头。经人介绍千里求医,寻求治愈难疾的希望。
02刻诊症见面部四肢弥漫性潮红,躯干散在红斑,大量脱屑,皮肤烧灼感明显,伴瘙痒,手足掌明显角化增厚皲裂干燥,甚则干裂出血。出汗明显减少,疲倦,睡眠一般,夜间皮肤瘙痒影响睡眠。胃怕冷,无胃胀,食凉易腹泻,大便3次/日,量少,基本成形。近日咽部痰多。舌暗、胖大,苔白厚腻,脉弦。
03诊断西医诊断:毛发红糠疹
中医诊断:狐尿刺
04辨证施治患者全身皮损处弥漫潮红、灼热,皮肤干燥脱屑,甚则干裂出血,为阳明证;疲倦、胃怕冷,食生冷易腹泻、大便次数多、舌胖大,苔白厚,为太阴证,综合病机为阳明太阴合病,治则当以清营凉血、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温中化湿。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薏苡仁、干姜、苍术、紫草、白鲜皮、白茅根,配合中药外洗,以疏散风热、凉血透热、燥湿祛风止痒,并局部用麻油调敷以润肤。
处方如下:
水牛角45g生地黄20g赤芍15g牡丹皮15g黄连5g炒黄芩10g黄柏10g炒栀子10g薏苡仁45g干姜6g紫草30g白茅根30g白鲜皮30g苍术15g,14剂,每日一剂,水煎内服。
外用方:
1.菊花g金银花90g侧柏叶g连翘30g苦参45g炒僵蚕20g14剂,每日一剂,水煎外洗。
2.黄连颗粒6袋青黛颗粒3袋紫草颗粒3袋,14剂,碾末麻油调敷患处。
05复诊-08-25二诊:
已停用所有西药。服上药后面颈部躯干红斑大部分消退,手足掌角化增厚、皲裂干燥仍较甚,时瘙痒。
病已中的,患者心中稍感宽快,然突染恶疾,情绪压力仍较大,摸其脉弦,观其形体壮实,皮肤偏暗黑,考虑夹有少阳证,故予前方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处方如下:
水牛角45g生地黄20g赤芍15g牡丹皮15g黄连5g黄柏10g栀子10g北柴胡20g黄芩10g法半夏15g党参10g桂枝10g茯苓15g龙骨30g牡蛎30g连翘15g大枣15g紫草30g白鲜皮30g盐刺蒺藜30g生姜10g自备共30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外用:
金银花90g连翘30g苦参45g炒僵蚕20g白鲜皮45g侧柏叶g菊花90g,共三十剂每日1剂水煎外用。
药后病情持续好转,服药至-12-13,皮肤瘙痒已消失,头面颈部躯干上肢皮疹基本消退,前臂小腿遗留深浅褐色色素沉着,踝周皮肤角化增厚减轻,手足角化变薄。足掌部分皲裂。现活动后躯干汗出正常,下肢仍无汗。睡眠改善很多。守前方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活血消斑以改善残留的色素沉着。外用方用量酌情减轻。
处方如下:
生地黄20g水牛角45g赤芍20g牡丹皮15g黄连5g黄柏10g栀子10g紫草30g白鲜皮20g北柴胡18g黄芩10g法半夏12g党参10g桂枝10g茯苓15g煅龙骨30g牡蛎30g大枣15g丹参15g炒僵蚕10g薏苡仁30g燀桃仁10g生姜10g共三十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外用:
金银花60g苦参30g炒僵蚕20g菊花45g侧柏叶60g地骨皮30g共一十五剂每日1剂水煎外用。
药后病情持续好转,色素沉着斑逐渐消退,全身皮肤完全恢复正常。服药至年八九月份遂停药。
06随访年11月27日电话回访患者,连声说:“非常感谢欧阳医生,真的非常感谢!未见复发,一直很好,欧阳医生真的医术高明,当时我吃药2个月病情都好很多。我后来还介绍很多朋友过去找欧阳医生看呢。”
07按语欧阳老师临床上始终坚持纯中医治疗皮肤病,“先辨六经定主向……次寻方证最难对”,该患者是阳明病为主,然阳明病根据热结状态,又要细辨以白虎汤为代表的阳明经热证、以三承气汤为代表的阳明腑实证、以茵陈蒿汤为代表的阳明湿热证、以及阳明血热证。
阳明血热证为热邪充斥不解,热与血相搏,热灼血络,其血或衄,或下,或结,如《伤寒论》第条“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第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又如第条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
该患者面部四肢弥漫性潮红,躯干红斑,大量脱屑,皮肤烧灼感,伴瘙痒,手足掌明显角化增厚皲裂干燥,甚则干裂出血,为邪热炽盛,邪热与血相搏的状态,属阳明血热证,故以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清营凉血救阴。温病名家薛生白说:“大进凉血解毒之剂,以救阴而泄邪,邪解而血自止矣。”患者虽未到热毒伤及血络大出血的程度,但全是弥漫潮红灼热干裂,热邪已伤及营血,依病情用之亦是除热救阴之所亟需,正如叶天士曰:“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临床上,尤其是病情复杂、病程长的慢性病,往往出现情绪障碍问题,若能兼顾到情绪方面,临床效果将大大增加,故二诊时合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之方,由小柴胡汤去甘草加味演化而来,原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烦惊,故加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小便不利、一身尽重,故加桂枝、茯苓通阳化气利小便;谵语,为阳明内热证,加大黄通腑泄热。临证中,应用柴胡剂多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辨证眼目在“胸满烦惊”,欧阳老师将其引申为神经精神方面症状,包括言语语速快而杂乱、焦虑、紧张、易惊、烦躁、胡思乱想、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痛、耳鸣、甚则狂躁等方面。但应用此方,注意加减,若患者体质弱或没有阳明腑实证,须去大黄不用。
久病必瘀!欧阳老师指出,皮肤病很多都是比较复杂、顽固、缠绵难愈,几乎各类皮肤病均有机会用到祛血剂,但须考察瘀血证据:一是局部皮肤显枯燥、肥厚、甲错、皮疹色暗红、浸润、瘀暗;二是体表脉络青瘀、迂曲;三是舌多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暗黑;四是月经色暗、血块多、痛经等。
该患者在病愈后期,皮损局部色素沉着斑,亦是瘀血之证。犀角地黄汤(早期又称芍药地黄汤)本来就能活血消瘀,如《外台秘要》卷二所引内容:“《小品》芍药地黄汤疗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之内瘀有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者,此主消化瘀血方”。但犀角地黄汤性质偏凉,其活血力度偏弱,故合桂枝茯苓丸以加强活血消斑。
综观老师临证思路,面对复杂病情,既要抓主证,又要灵活顾及兼证,紧扣病机,方证相应,久久为功,方能获佳效。师常曰:“局皮整体勿相忘,整体得调疹得平”!
参考文献:
[1]曾磊等.毛发红糠疹研究进展[J].ChinJLeprSkinDis.Jul,Vol32,No.7:-
[2]赵炳南,张志礼.简明中医皮肤病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
整理:王水金刘奇指导老师:欧阳卫权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处方仅针对此案患者,读者切勿擅自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版权申明
版权归欧阳卫权经方工作室所有,个人转载不受限制,未经原作者允许,不能重新发表于任何个人或机构组织的网站、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