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棘皮病治疗专科医院 >> 黑棘皮病医院 >> 辟谣特工队丨经常吃糖,会得糖尿病

辟谣特工队丨经常吃糖,会得糖尿病

 

作者丨莫宇晓

编辑丨樊夏汐

插图丨陈烨铮

音频丨杨智禹

还记得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里一心情不好就爱吃糖的韩商言吗?队友打趣他:“也不怕得糖尿病?”紧接着还细说了一系列“吃糖”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皮肤瘙痒、视网膜病变等等。爱吃糖,经常吃糖,真的会得糖尿病吗?

正式开始本文前,必须强调一句话:抛开剂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建议背诵并默写:)。

糖尿病是怎么一回事?

糖尿病,传统中医名之为“消渴症”,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和(或)利用缺陷。

当你进食时,进入体内的糖被消化吸收,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以促进组织摄取利用血液中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如果胰岛β细胞有缺陷,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不足,或者分泌的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即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抵抗),就会导致体内糖代谢失衡。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等组织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所以电视剧里队友列举的那一堆并发症可不是信口胡诌。

糖尿病在临床上有多种分型:

1、Ⅰ型1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多为自身免疫病,患者多为青少年儿童。

2、Ⅱ型糖尿病: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简单来说,既有胰岛素抵抗,又胰岛素分泌不足,只是不同阶段,主要表现不同。患者人数最多,最常见。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由基因、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品或者感染引起的糖尿病。

4、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值得一提,患妊娠糖尿病的妈妈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未来患Ⅱ型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其生下的宝宝亦是如此。

糖尿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大多数是Ⅱ型。据调查,我国成年人群体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1.6%,而处在“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是高达50.1%。也就是说,每十个成年人中约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如果不注意控制血糖,糖尿病后备军注定要转正成为糖尿病患者。

鲜为人知的糖尿病信号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身体消瘦。但是糖尿病前期往往是没有明显信号的,等有症状时,你已经是一名正宗的“糖人”了。

当身体出现以下信号时,意味着可能是糖尿病来敲门,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了。

慌:当中午或晚上还没进餐,或者饮食延迟进餐时,如果发现有一点点心慌、手抖,特别想吃东西。一旦进食后感觉症状延缓,焦虑情绪也得到平复。

粗:腰围粗,俗称“中大式肥胖”。中国成人的适宜腰围数:男士为85厘米,女士为80厘米。(若您认为自己的身高值比较离群,请自行计算您的专属指标。男性:身高(cm)÷2-11(cm),±5%为正常范围。女性:身高(cm)÷2-14(cm),±5%为正常范围。)将腰围控制在安全值范围内还可以防止54%高甘油三酯血症和41%高血压的发生。

黑:黑棘皮症。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于年轻人(且患者多为肥胖体型),表现为颈部、腋窝等部位皮肤黝黑如浓墨,无法洗净。黑棘皮症的出现可以是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一种表现,建议患者出现黑棘皮症后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特别注意,如果您的年龄超过45岁,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等,出现以上的现象,一定要对血糖做进一步的检查,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吃糖与得糖尿病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答案:无必然联系。(但这不是您放纵吃糖、喝奶茶,各种无节制高糖饮食的理由!)

解析:不同类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大相同,但总的来说,离不开遗传和环境这两大因素,并非吃糖这个单一因素决定的。基因决定了你是否是易感人群,假如你的血亲里有糖尿病患者你应该警惕,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包括年龄增长、营养过剩、体力劳动不足、子宫内环境及应激、化学毒物等等。有研究表明,长期的高糖或高脂饮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久坐、不经常劳动,摄入的能量超过身体所需,导致营养剩余,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所以,经常吃糖,会不会得糖尿病,首先要看个人体质,有无相关家族史,再者就是摄入的糖是否超出耐受量。如果本身属易患糖尿病的人群,经常吃糖无疑是不建议的。但如果此方面的忧虑不大,心情不好时,吃一两颗糖还是可以的。毕竟,甜甜的味道让人心情愉悦啊!只要不是长期大量摄入糖分,相信机体还是可维持正常的调节功能的。

那如何知道摄入糖分过量呢?

这个问题很难给出确切数字,并且因人而异。目前的研究只能从统计学意义上给出建议,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应当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约25克以下。同时注意营养均衡,即每餐荤素搭配合理,糖类物质摄入比例要合理,比如土豆配米饭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就不是良配,两者主要成分都是碳水化合物(淀粉),如果把土豆当做蔬菜,米饭就要适量少吃一点。建议碳水化合物的供能不超过总供能的50~65%。

我们如何避免糖尿病找上门?

1、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其他代谢指标,大大降低发展成为Ⅱ型糖尿病的危险。也可以减轻体重,锻炼肌肉。减轻刚吃完甜点的负罪感。

2、健康饮食是关键。糖尿病一度被视为“富贵病”,不健康的饮食方式的确会增大风险。要注意饮食均衡,粗细搭配。

3、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

互动环节

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吗?(左滑查看答案)

糖尿病前期是能够逆转的,不仅如此,即使已经得了糖尿病,及时发现和治疗,也是可以控制得很好的。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i.com/wazz/13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