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什么
痛经是指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的一种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者痛引腰骶。或伴有手足冰冷,面色苍白,无力,疼痛剧烈的患者会出现晕倒的现象,在临床上称之为痛经,又称为经行腹痛。
痛经主要分为两大类:
??原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又称为功能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为多见。
而继发性痛经是指由生殖器官器质性的病变引起的痛经。
器质性的病变主要包括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宫颈口狭窄等等这些疾病,主要以育龄期的妇女多见。
痛经需要治疗吗?
中医关于痛经的病因病机主要分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不通则痛多是由寒凝(多为冷痛,伴手足冷)、气滞(多为小腹胀痛或伴乳房胀痛)、血瘀(多为刺痛伴经血色黑有淤血块)、痰瘀阻滞气血引起,临床上以寒证较多,可单独出现也会因病程较长而相互夹杂,使病情复杂化。不荣则痛(多为隐痛、空痛伴有乏力)以气血亏虚,肝肾虚为主,属虚症。
痛经初期多是寒证或气滞,失治或不治,气血运行受阻,病程日久,痰凝血瘀,形成有型之体,即为肌瘤、囊肿、输卵管堵塞、内膜异位症等。
所以有痛经,需要及时治疗!
案例分析——痛经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王某,女,43岁,痛经15年。经多处治疗遍访明医,治疗效果不佳,且逐年加重。开始时吃止痛药可缓解,现每次来月经时吃止痛药,打止痛针齐上阵;仍疼痛剧烈,手足冰冷,面色苍白,有时会痛晕过去。患者自述痛不欲生。来就诊时正值经期前一天,已服止痛药,患者双手抱腹不能直立,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疼痛左少腹最重,经血量正常,周期正常,双手脉沉细而微,舌淡胖有齿痕,苔白厚,未见明显淤血点。平素饮食睡眠均可,大便偏干,冬天饮水后小便频。上月刚服完某妇科中药,药方如下:艾叶10克,当归15克,益母草30克,小茴香10克,桃仁10克,红花8克,熟地15克,桂枝12克,赤芍15克,甘草10克,姜黄10克,三棱6克,莪术6克,党参15克,黄芪10克。每于经期前三天服,连服七天,服药期间略有好转,仍需服止痛药。服完六个月,刚停药第一个月经周期疼痛如往常。
经询问,患者开超市近20年。以前条件差,冬天室内只燃一蜂窝煤,因房间较大,人员不断进出,室内温度为1--5度,过年期间把礼品盒摆门外路边售卖,温度为零下四五度,有明显受凉史,后逐渐出现痛经,并逐年加重。后多处就诊,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不佳,近三年疼痛尤重。医生建议行子宫切除术,因害怕还没做。
分析:患者有明显受寒史,据四诊合参,属寒症无疑。为何前医用温经活血无效,实为患者阳气虚极寒气太重,温热而不足(一盆冰水,加一小杯热水,仍是一盆冰水),活血有余(屠伤气血)。
审主证,识病机:少腹痛15年,手足厥寒,时有晕厥,脉沉细。按《伤寒论》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手足厥寒时有晕厥,是寒气较重阻滞阳气,阴阳之气不得顺接,神明失养,宜四逆汤。
处方:吴茱萸18克,生姜30克,当归30克,桂枝30克,炒白芍30克,细辛15克,大枣10枚劈,炙甘草25克,通草6克,鹿角霜15克,仙灵脾15克,制附子30克,干姜20克。5剂
吴茱萸用开水冲洗三遍,附子先煎20分钟,下余药再煎30分钟,分三次服用。
现正值痛时,于十七椎棘突下(即第五腰椎棘突下)温针,五分钟痛止,留针15分钟,并艾灸关元、阿是穴20分钟,已不疼痛。嘱患者回家煎服中药,每天艾灸关元,阿是穴各20分钟。
二诊:五天后复诊患者诉上次针灸回家后疼痛稍作,服中药后痛渐缓解,大便通畅,身体较前舒展很多,以前人感觉拘紧不适,乏力,经血已结束,舌质淡有齿痕苔白厚,脉沉细。
经后以温补脾肾,调和气血为主,以附子理中汤加桂枝汤加仙灵脾、菟丝子、巴戟天。
处方:制附子12克,干姜6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2克,仙灵脾15克,菟丝子20克,巴戟天15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生姜12克,大枣12克,5剂,嘱下次经前三天就诊。
三诊:经前三天来诊,不来月经时无明显不适,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脉沉细。经前经后方同前续服。
四诊:痛经较前大为减轻,舌淡苔白若厚,脉沉细较前有力。四诊合参,阳虚寒凝减轻,前方附子改为20克,干姜10克,吴茱萸15克,生姜20克,细辛12克,7剂,经后方不变。
后又复诊三次,原方量渐减,共调理六个周期,停药两个月复诊,疼痛未作,经期正常,舌淡红苔白,脉缓软。
本案为重症痛经,厥阴少阴症。依仲景回阳温阳通阳之法,经后气血亏虚,于温补肝肾,调和气血。审时度势、以平为期。
此案比较单纯,有明显受寒史,四诊一派阳虚寒凝之象,辩证比较简单。随病程较长但无明显淤血征象,无需多加活血化瘀之药,血得温则行。前医治疗也温经活血,为何无效?因患者四肢厥冷,时有因痛晕厥,脉沉细,四逆征象以备,阳气虚极,即将以四逆汤回阳温阳,待阳回阳长阴消,病情始有转机。
注:临床中阳虚寒证占痛经病人十之七八,而医者不查,多以活血化瘀治之,不但效果不佳,久之体虚,还有发生崩漏的危险,应当慎之。以上用药为依病情病势用药,读者不可生搬硬套服药,以免误治或发生变证。
女性保健与调护
在经期要注意外阴清洁,禁止盆浴、游泳、房事,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导致经期月经过多或崩漏;也不宜久坐久卧,以免引起痛经或经期延长。注意保暖,饮食避寒就温,经期受寒或淋雨极易引发痛经,淤堵较重者,可诱发子宫腺肌病或内膜异位症。
月经期阴血偏虚,肝气偏旺,情绪容易波动,应保持心情舒畅,以免加重经期不适或导致月经失调。
本文由随风国医生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违规,请联系我们。
名医推荐
随风国
中医内科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全天
中医微创特色治疗推广者、北京广修堂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毕业于山东中药大学,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深得中医及骨科名家亲传;并将各大名家技法融会贯通,形成一套对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独特的综合治疗方法,见效快,疗程短。崇尚仲景学说,刻苦钻研中医古籍,善用经方。
擅长慢性胃炎、溃疡,糖尿病并发症、失眠,便秘,慢性腹泻,肥胖症,慢性咳嗽,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痛经、月经不调,慢性妇科炎症、肌瘤囊肿等。
门诊预约:
方式一:拨打(咨询预约)
方式二:浙江省诊疗预约服务平台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