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增长,人们饮食生活的改变,直接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并且呈年轻化和普遍化的趋势。和高血压、高脂血症一样,同是现代人多发的“富贵病”、“吃货病”,俗称之为“三高”,三者常常一起伴发,而且肥胖者更易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患者一般在短时间内不会有任何感觉和不适,由于持续性的慢性损害,对人体的影响会慢慢的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心脑血管、肾脏、微循环和代谢系统的病变,导致或加速血管硬化、肾损害、皮肤、眼底视网膜等损害,严重者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医院抢救极易发生死亡,所以,糖尿病症状常隐匿,但危害极大。可喜的是,人们的健康意识正不断提升,很多人对糖尿病和三高疾病的危害引起了高度重视,接受一些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主动定期体检,并开始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去预防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三多一少,多饮(烦渴多饮,频繁大量饮水后仍不能缓解口渴)、多食(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多尿(尿量和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进行性消瘦,但早期糖尿病患者或由于个体对疾病的耐受差异,常常无明显症状,一些患者是因为并发了酮症医院抢救时才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所以,平素定期的健康体检有很重要的意义。除了典型症状外,还有一些特殊表现可能预示糖尿病。
1、脖子发黑
假性黑棘皮病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表现为皮肤发黑、变厚、粗糙,尤其是腋窝、脖颈和腹股沟部位的皮肤变化最明显。这些患者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提示有潜在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2、经常打鼾
常打呼噜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2.5倍以上;而糖尿病患者中,有23%以上的人同时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且,睡眠呼吸暂停程度越严重患糖尿病的几率越大。
3、伤口不愈
由于局部循环和代谢障碍,导致糖尿病人的伤口比普通人难愈合。特别是糖尿病人外科手术后,伤口出现愈合不良,清洁伤口反复感染,经常变成慢性而难以愈合的溃疡,尤其在肢体部分容易出现。
4、突然发福
40岁以后发病的糖尿病患者中,60%以上的患者发病时体重是超重或肥胖的。原因主要是体脂的堆积,造成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肌肉和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然后发展为糖耐量递减,直至糖尿病。
5、青春痘
如果年过半百脸上突然冒出青春痘,这不是“返老还童”,应及时查血糖。血糖偏高,使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增多,给霉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衍创造了条件,造成青春痘老是好不了。
6、尿液黏稠
如果脚踩上溅到便池外尿点会有黏黏的感觉,可能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里含有糖分。
7、视力下降
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的血管出现肿胀甚至渗漏,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就会在视网膜表面生长,造成出血,从而影响视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除了视力模糊,还会一天内时好时坏。
8、外阴瘙痒
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糖分增多,阴道内糖分也增多,使阴道酸性增加,霉菌易于繁殖,导致感染而出现皮肤瘙痒。或患者的高血糖影响了植物神经功能,而引起霉菌性阴道炎。
9、神经敏感和失眠
由于微循环和代谢障碍,末梢神经敏感度增加,出现肢体麻木、皮肤蚁行感、或对普通事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另外,可能会有胃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交替和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10、皮肤瘙痒
糖尿病人的皮肤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刺激神经末稍及植物神经,易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皮肤瘙痒,而患者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如天气、衣服、接触物、食物等都比较敏感,更容易诱发之,此外,糖尿病人机体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状态,出汗量比较少,皮肤干燥,这也会引起皮肤瘙痒。
德风堂专业解析:
糖尿病的危害悉知,除了部分患者受一定的家族遗传影响外,饮食生活的不良习性是其高发的主要因素,目前趋于普遍化和低龄化的发病形势严峻,迫切要求预防工作从儿童和青年人就要开始做起,科学饮食和规律生活是基本要求,做到低盐低糖低脂饮食、不喝含糖分较高的饮料、不吃垃圾食品、不暴饮暴食、平衡搭配果蔬粮肉,养成定时起居等良好习惯,杜绝肥胖,从而减轻和平衡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的负荷,就能很好的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管理一直是医生最为头疼的问题,病人自身对疾病的认知态度起决定性作用,医生只能给予指导,至于患者有没有按时按量服药是决定病情走向、转归和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因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利用障碍导致其相对或绝对不足的一系列内分泌问题,其用药也不同于其他疾病,一经确诊,需要终身服药控制血糖,象对待高血压一样,平稳控制血糖指标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所以,每天必须按时按量服药,“吃药和吃饭同等重要”!而目前治疗上的难题恰恰在于病人不能充分认识糖尿病的危害而随意用药和停药,所以仍有患者多次发生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
饮食治疗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治疗方法,要求病人三餐必需定时定量,既要保证人体营养所需,又要控制摄入过多的糖分,有些人认为不吃就不会产生血糖而采取“饥饿疗法”是绝对错误的。用药期间,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监测血糖的结果将药物调整到合理剂量范围,按时按量的用药,保证血糖的稳定性,而后续也要定期监测血糖,以防长时间用药后耐药,许多人就是因为没有注重上述诸多因素导致血糖过高或波动太大并发了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
很多患者对于用胰岛素的理解认识也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一旦用了胰岛素就不能停下来,其实这是极度错误的,该不该用胰岛素是根据病情发展决定的,不是医生个人主意决定的,能不能停用也不是胰岛素本身决定的。告诫糖尿病友:当多种口服降糖方案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医生充分权衡各方因素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时,患者应极积配合,因为这关乎你的远期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