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棘皮病治疗专科医院 >> 黑棘皮病护理 >> 糖尿病的七大谣言,糖友一定要知道

糖尿病的七大谣言,糖友一定要知道

 

对糖友而言,糖尿病并不陌生。但对于这种慢性病,人们也有各种各样的错误认知。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讲讲糖尿病的“七大谣言”,尤其是糖友一定要知道!

误区一

体检血糖正常

就是万事大吉

你是不是也认为,每年的体检的血糖都正常,就一切安好?很多人看到体检的血糖值属于正常范围的时候,都认为自己离糖尿病还很遥远,事实并非如此。

真相?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糖尿病知晓率只有36.5%。也就是说,10名患者之中只有不到4个人确诊糖尿病。

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定期筛查;另一方面,体检测的是空腹血糖,很多糖尿病人仅仅是餐后出现血糖高,所以导致漏诊率之高。

建议?

糖尿病前期人士、年龄≥40岁、超重或肥胖人士、缺乏体力活动者、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人士、分娩过巨大儿或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人士、黑棘皮病患者,以及血压、血脂异常人士、有心血管疾病史人士、高血压患者及使用激素类药物者等,建议这几类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即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误区二

血糖高一点没关系

有人认为自己吃的好睡得好,血糖高点就高点,没事。

真相?

高血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如果长期血糖高,会逐步侵蚀全身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其危害是日积月累才能凸显的。

建议?

其实,在血糖值超过正常值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糖尿病前期,高血糖的危害就已经存在的了。如果发现自己血糖过高,一定要改善生活方式,及时就医,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误区三

吃多糖,才会得糖尿病

有人认为自己不爱吃糖,少吃糖,就不可能会得糖尿病。

真相?

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其中,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甜食属于高能量食物,吃多了容易长胖,导致糖代谢紊乱。事实上,即使不爱吃糖,但是大鱼大肉的吃也可能会造成肥胖,引起糖尿病。

建议?

科学健康地饮食,坚持锻炼身体,保持适宜的体重,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误区四

用药就能吃喝随心

有的糖友依赖药物,自认为大吃大喝不控制饮食之后,多吃一点药就能抵消食物带来的血糖升高。

真相?

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饮食、运动、药物要相互结合。不控制饮食很容易造成体重增加,加重胰岛素抵抗,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建议?

糖友一定要管住嘴,科学地生活干预方式也有助于降糖药更好地发挥其效。降低药物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节省医药费用。

误区五

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

有的糖友,得知自己患上糖尿病后。对自己非常严苛,想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所以,认为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

真相?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究竟控制在什么范围好呢?这需要因人而异。有的糖友为降糖刻意节食、疯狂运动,最终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得不偿失。

建议?

对于年轻的糖友、围手术期的糖友、妊娠期的糖友,这三大人群应该严格控制血糖。而老年人、儿童、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等糖友,控制血糖的标准不宜过严。应该循序渐进,徐徐图之才是。

误区六

糖尿病严重了才打胰岛素

有的糖友宁愿吃多几种降糖药,也不愿意注射胰岛素,认为胰岛素只有在病情严重的时候才用。

真相?

胰岛素并非只有糖尿病病情严重的时候才能用。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糖友是否需要注射胰岛素,和糖尿病的类型状态有关,如: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者长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机体自身不能分泌胰岛素或胰岛素分泌补足的时候,需要打胰岛素。

当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升高的时候,打胰岛素帮助糖友减缓高糖毒性,让自身疲惫的胰腺得以休息。

建议?

具体用药请谨遵医嘱,不管用哪一种降糖药,或选择哪一种方式治糖尿病,都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防范低血糖。

误区七

只要控制好血糖

就不会得并发症

很多糖友只盯着血糖指标,认为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就不会得并发症了。

真相?

除了血糖外,还有血脂、尿酸、血凝、血压等多项指标都与糖尿病的并发症紧密联系。所以,糖友还是要做好疾病的综合管理。

建议?

糖友要定期监测,针对心脏、肾脏、眼睛等器官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选择降糖药的时候,糖友不能只考虑降糖这一个作用。建议选择导致低血糖风险小、兼有心肾保护作用的,且能够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降糖药物。

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糖友一定要从饮食、运动、药物、监测出发,科学地防控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愿每一位糖友都能够获得正确的认知,管理好自己的病情,健康生活。

如有糖尿病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或者私信留言,向我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i.com/wazlyy/18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