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棘皮病治疗专科医院 >> 黑棘皮病护理 >> 鬼文连载一个个发生在东北农村诡异离奇

鬼文连载一个个发生在东北农村诡异离奇

 

章节目录第九节雨衣

雨衣

这是二姨的朋友张丫身上发生的故事,很短,但是挺神奇。张丫是从小也是从山上乱跑野着长大的,山上的坟圈子啊,蛇啊老鼠啥的都不害怕。张丫家里养着两头牛,母牛黄底白花,非常的能干,还很懂事,另一头是一岁的小牛犊,挺野的。放牛的这个活就交给了张丫。

张丫放牛不喜欢和其他的放牛娃一起,在附近的水边或者山上就近放。这样有两个理由,一是就近的地方水草都不好,大家都在一处放牛,牛都吃不饱,牛之间也容易起争执,很多时候牛因为水草打架,主人来不及拉开,两边的牛就都受伤了。自己家还有个小牛犊,还是不要跟着人多的地方凑热闹。二是张丫喜欢探险似的往远走,边走边让牛吃草,自己则欣赏路边的美景。每到一个新奇的地方,就把牛拴上,自己边砍柴打草边玩。小半天下来,牛也吃饱了在一旁趴着闲闲的反刍,张丫自己就躺在草地上看着远方的蓝天,吃着自己从山间摘的野梅子。日子悠闲自在。

这天张丫清早起来赶牛上山,选了大家都不常去的龙鼎山。这山上林子密,草肥蘑菇也多,但是路不好走,张丫可不怕那个,自己从小就是翻山的良将,就连最险的西山张丫都自己登顶过。吃过早饭,揣了水壶和干粮。张丫就别着镰刀挎着篮子出去了,到了牛棚,两只牛早已经等的着急,见到张丫过来忙低头甩尾的示好。张丫解开拴在柱子上的牛绳,赶着牛出了家门。

出了村子,约莫爸妈看不到了,张丫就翻身上了牛背。其实家里不让张丫骑老牛的。家人对牛都很尊敬,认为他们就是帮人类干活来的,也只是吃草,不求更多的回报,所以需要好好对待。张丫年纪小,不管这个,再说去龙鼎山路还远,先歇歇脚再说。要说小孩没经验,一般放牛吧,都是走着去骑着回来,因为你去的时候牛也饿着,没力气驮着你,回来的时候牛吃饱了,你也走累了。你骑着它它也乐意。不过张丫家的牛养的很温顺,虽然不情愿,还是老老实实的让张丫骑上了。

一路走着,牛一路低头找路边的草吃。这么一低头一震搭,张丫就往前滑一点,再一低头,又往前滑一点。加上走路的震动,张丫就觉得自己一路的往牛脖子滑。本来他家的牛就不是骑的,身上也没拴个绳子当把手的。忽然前面有个壕沟,里面有点积水,这水边的草长得好啊,牛见了很兴奋,忙走过去低头吃。这一低头猛了点,张丫顺着牛脖子就滑进了壕沟,幸好没落在水里。张丫骂骂咧咧的从沟里起身,看看自己一脚大泥,心里很生气。扬起鞭子要抽,但是看着老牛愧疚的眼神,又舍不得打它了。只好自己拽着沟边上的茅草,一瘸一拐的爬上来,继续牵牛进山。

走着走着就进了山,老牛边走边吃已经半饱,开始专挑好草或者路边的野果子吃了。张丫也放慢步子开始找蘑菇。正巧昨天凌晨刚下了场透雨,这雨后的蘑菇一只只从草丛里冒出来,一天的功夫就长的巴掌大,伞盖撑开,黄黄的映在草丛中,别提多好看了。张丫捡了大半筐,估计够今天炒菜的了,就收工不干,开始捉蝈蝈翻蛐蛐玩了起来。眼见着前面草叶上趴了一个大肚子蝈蝈正在梳理须子呢,张丫鸟儿悄的走过去,用手一捂。哈哈,不费吹灰之力这只蝈蝈就到手了。张丫顺手拔了几根狗尾巴草,开始编起蝈蝈笼子来。猛然间听见那边牛哞哞叫唤,声音不太对。张丫忙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小牛犊的后腿踩进了一个土包里,陷住了。正叫唤着让母亲帮忙呢。老黄牛围着小牛犊又拱又推,还是不能将它的腿弄出来,只好大叫着让主人帮忙。张丫忙扔了蝈蝈,过去帮他把腿拔出来。再细一看,倒抽一口气,这哪里是个土包,这分明是个野坟包啊。年久失修上面长满了草。但肃杀的气氛一点没变。

张丫心里有点打鼓,但是想着毕竟自己的牛犯错给人家的坟给踩塌了,还是修修吧。于是吭吭哧哧的开始从旁边挖土,张丫手里就一把砍柴的镰刀,没有趁手的家事,费了很大的劲才将洞给赌上。然后又挖了一堆土,把坟给结结实实的培了一圈。最后张丫对着坟包说:“我也不知道你是谁哈,不过我帮你修过,这样你的屋子就不漏雨了,我帮我家牛道歉了,你别找后账了啊。“然后搓搓手里的大泥,牵着牛往回走了。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只一阵凉风,眼瞅着天边一片乌云就压了过来,不等你醒神呢,豆大的雨点就砸下来。张丫出来的时候是万里晴空,哪里想着带遮雨的家事,于是忙找了一棵茂密的树躲雨。但这样也不安全,雷公说不定啥时候放雷呢。站在树下可是找劈。张丫正瞅着雨正发愁,忽然模糊的雨中走过来一个人影,眼瞅着好像是村里的刘大爷。只是他身上披着蓑衣,还带着草帽,看不清脸面。大爷走到张丫面前,将手里的一件毡子雨衣拿给了张丫,然后说:“丫头,你妈怕下雨,让我给你捎来的雨衣,你快穿上走吧。”

雨下的急,张丫心又大意,并没细想刘大爷一个人来龙鼎山干啥,接过雨衣就披上了,嘴里说:“谢谢刘大爷。你也赶快回家吧。”她又怕不是阵雨,赶着牛就往家尥(一声)。一路上幸好批了雨披,不然这通大雨肯定得将她给浇病了。终于回到家里,张丫的母亲正着急的等在屋门口往外看呢,这雨都下的白花花的了,也不知道张丫浇成啥样。忽然听到外面大门响,张丫赶着牛进院了。一看浑身上下,除了裤子湿了半截,头发身上都没湿,不由的笑着说:“你这丫头,让我白担心了这半天,原来挺有心眼的,自己带了雨披去的。”说着接过张丫手里的蘑菇筐进屋拣择。

张丫听见妈妈这么说,也惊讶就问:“我没带雨披啊,娘你不是让我刘大爷给我送雨衣了么,我刚怕弄湿屋里,给脱门外了啊。”老娘给问糊涂了说:“我啥时候让你刘大爷给你送雨衣去了,再说我都不知道啥时候下雨,也不知道你在哪放牛,让人家给你送哪去啊?你刘大爷今天也没过来。”俩人面面相觑的互相瞪了一会,一起开门往外瞧去,门外空空的哪里有雨衣呢?张丫不信,又门前门后的找了一边找不到,这才作罢。这事情就变成了张丫的一个心病,直到见到了二姨跟二姨提起,二姨才说:“分明是你好心,将那个野坟帮着填上还帮他加固了,人家为了报答你,送了你一件雨衣避雨。人鬼不越界,鬼的东西不能留给你,看你进屋人家就糗(取)走了。以后啊,这积累阴德的是事情多做,鬼也会知道感激的啊。”张丫听了连连点头。从此以后,张丫上山见到野坟,就会恭敬的拜拜或者帮着拔拔草,真的,作者本人相信张丫得到了好报,因为她去世之后,她的坟在夏天就不长杂草,有一次山火,就在她的坟周围烧,倒下的木头砸到四五个坟头,那一片的坟就她的安然无恙。大家说我迷信也好,鬼神的事情还是尊敬些。你礼让他,他自然不好再害你。

章节目录第十节捡蘑菇

捡蘑菇

夏天农闲的季节,农村的大姑娘们最喜欢的除了结伴去河里洗衣服洗澡,就是一起上山捡蘑菇了。一阵暴雨过后,次日只要见了太阳,那些榛蘑,粘蘑。松树蘑,都蹭蹭的钻出地面,在草丛中偷偷的张开伞柄等着让人采摘。伞盖刚开的时候摘是最好的。蘑菇长的快,腐败的也快,过时了就娄了。(腐烂的意思)大雨过后,家家户户就开始派人上山了。早上只见大姑娘小媳妇们都挎着编筐,扎着头巾,三个一群五个一道的上山采蘑菇。运气好的手快的一天捡个三五十斤的都有。第二天拿到集市上或卖或换东西。品相不好的就留着自己家炒着吃,再就是晒干了留着冬天做菜。东北四炖的小鸡炖蘑菇,就要用纯正的东北榛蘑炖起来才最有味儿。(榛蘑就是长在榛子棵底下的蘑菇,味道很好,晒干了更好)不过这活一般都是女人去干。在东北大男子主义奉行的农村,一个大老爷们撅着屁股在山上鼓捣蘑菇会被人耻笑的。不过万事都有特例。李家屯就有这么个二货。就是村里井边的老王家小儿子。这孩子生下来智力就不大好,做事反应都慢半拍。同龄的小子们都不愿意和他一块玩,家里人也怕别的男孩子欺负他,慢慢的这孩子就跟屯子里的一帮小姑娘混一块了。男孩子都在爬树掏鸟窝的时候,他和一帮小姑娘玩过家家。后来除了这帮姑娘洗澡他不跟着,什么事情他都跟着一块掺乎。屯里的小姑娘也乐得带着这么个劳力,捡蘑菇的时候,上山时候篮子都是让他拎着,他保证没二话的就去拎着。王家也没姑娘,这捡蘑菇的事他愿意去,家里人也乐得家里多道菜,就不拦着。但第一回去就闹了个大笑话。这个二虎上山前也没人教他区分蘑菇和狗尿苔。(狗尿苔,一种长相类似蘑菇的菌类,闻上去骚哄哄的,所以叫狗尿苔,不能吃)上了山他就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你想想人家前面都把蘑菇捡完了,还能有剩下的么?他就看人家不捡的像蘑菇的东西都采了扔筐里。等大家都采差不多下山了,他也拎着个满满的篮子高高兴兴的下山回家了。别的姑娘看他那一篮子狗尿苔都偷着笑,但谁也没告诉他,都想看笑话。王大妈远远的看着他吃力的提溜个篮子还挺高兴,想着这儿子终于有点用了。到家把筐往地下一倒,这股子狗尿苔骚哄哄的味儿啊,一篮子一个正经能吃的蘑菇都没有!给他爸气的把他一顿抽。王大妈心疼的护着,边哄着他让他别哭。怨不了别人啊,谁叫自己儿子脑袋不灵呢。

第二次他学乖了。先找个姐姐,让姐姐把平常常见的蘑菇采几样给他看,他就照着这个捡。那个姑娘实在,就捡了榛蘑和粘团子(东北一种蘑菇,学名似乎是圆蘑,刚摘下来外层一层黏黏的薄膜,吃的时候将这层膜给揭开扔掉,不然不好水洗)两样蘑菇给他。他就捏着这俩蘑菇,恨不得趴树下对照着看。这样一来他的速度明显就不如常上山这些姑娘们了。一会儿的功夫就被远远的拉在了后面。他不着急,山里孩子野,他也不怕,就仔仔细细的到处搜寻人家没过眼的或者不稀罕捡的小蘑菇。大半晌过去了,一个土筐才垫一点底,还都是些小的烂的。他就想着坐下歇歇气,这么捡蘑菇费精神啊,这一歇气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梦里迷迷糊糊的他就看到一个小老头冲他摆手,给他往西边指说这边有蘑菇。他忽悠一下醒了。别说,这傻子还真就信了,按照老头的指点直着往西走。这山路都是平时常走才有的,他往西走都是草丛和灌木丛。这家伙莽实劲上来了,披荆斩棘的就直着往西趟。越过一片灌木丛,嘿,真叫他碰上了,这一片地方很背平时没人来,左边树丛下一个突起的小土包下,一簇簇的蘑菇水灵灵的。把王小子给乐的,上去就往筐里捡。这一片竟然让他捡到半土筐。捡完了就高高兴兴的回家赶,想着这下爹可不能打我了,说不定还能好好的夸我呢。

王大娘本来就没抱着希望他能捡到蘑菇,已经把下晌饭做好了,炖的豆角。等他回来一看,大半筐还真是蘑菇,仔细挑了一下,没有有毒的。(这孩子实诚,不认识的一概不捡,就捡了那姐姐给他的那两样)王大娘高兴,特地从棚子拿出了些肉干,现炖了一锅蘑菇肉。一家子晚上高高兴兴的吃了。结果半夜,一家子上吐下泻折腾开了。王大爷一着急又要抽儿子,就说肯定是儿子捡来的蘑菇里掺进有毒的了。王大娘赶紧护着,说:“捡来的蘑菇我都仔细看过了,都是没毒的,都是粘团子和榛蘑。不定是别的东西吃坏了,你别有事没事就跟儿子动手。”一家人折腾一宿谁也没睡成。一清早的就把赤脚张找过去了。赤脚张挨个给看了看,说不是中毒。可这一家子连着折腾了一晚上加一早上,到中午还不见好。于是王大娘就托人找刘奶奶来了。

老太太踮着小脚过来,点香向自己家里拜拜,嘴里叨咕了一阵,也没请白家仙儿上身。然后就问王小子在哪里捡的蘑菇。王小子已经躺床上没力气了,还是说:“就在西山上,背风的沟里,张家苞米地对面啊。”老太太一拍大腿说:“这不就对了么。告诉你,不是蘑菇不对,是蘑菇长的地方不对。老王你想想那片埋着谁呢?”王老头仔细一想才明白,那片就一个孤坟,是村头老刘家的老头子荒坟。这两年老刘家都不怎么上坟,那片估计就长草长蘑菇了。这小子在坟头上捡蘑菇吃,还能有好?说着又要冲过来抽儿子。老太太忙拦下说:“这坟头蘑菇不好吃也是应该,不过今天你家这事还是怨你。你说你当年都干了点啥亏心事吧,我敢说,昨天那蘑菇要是我吃就没事,你家吃酒有事了。”听了这话,老王头唯唯诺诺的嘀咕了一会,过会儿才说:“当时和老刘家分地界,我家吃亏了,我是不愤劲,给他家牛下了点汆稀药。不过那牛也没死啊,就耽误他家干活了。”老太太一翻眼皮说:“这就是你缺德做亏心事了吧。人家老头死了都记得呢。人家老头也没想着让你家死人,要不咋能只是汆稀拉肚这样呢?你家也就汆汆稀屎,折腾两天就好了。等好了赶紧给人家坟前道个歉去。那老头子心眼小得跟针鼻似的。这口气人家死了也得出呢。”说罢,也不要鸡蛋了。拍怕褂子就走了。

果真,老王家全家拉稀拉了两天,没吃啥药就好了。老王头赶紧买了些烧纸,拖着拉软的腿颤颤巍巍就上山烧纸去了。烧完纸这心结也算解了。只不过王家老小从此再也不敢上山捡蘑菇了,更不吃蘑菇了。换常还有村里的姑娘逗他:“我们要去上山捡蘑菇了,你也跟着来啊。”他就慌张的连忙摇头说:“不行,蘑菇不能随便吃的。那东西不好吃。我才不去呢。”周围的人就一阵哈哈大笑。不过也别说,这傻人还是有傻福的,这小子后来娶了个实心眼儿的姑娘,对他特别好,对外谁欺负他媳妇就帮着出头。他的老实也在屯子里为他挣下不少的信任,后来日子过得还不错。只是这蘑菇,真的成了心病。再也不吃了。

章节目录第一节老鼠偷瓜1

老鼠偷瓜

李家屯依山傍水,盛产玉米和大米。这边都是河水,所以种出来的大米特别香。一般农户除此之外只种些园子地,什么茄子豆角白菜土豆,都是作为盘子里的菜的。(白菜土豆是冬天的主菜,白菜腌的酸菜算是东北名菜了)。很少的人家会给自己家的小孩种些田杆儿吃。(高粱的杆儿,糖分很多,有的比甘蔗还甜,是那个时候农村小孩儿的高级零食。只是吃的时候容易被外面锋利的皮划伤嘴)。这年村里的老李头不知道怎么了,从外地自己女婿家回来以后,非得在自家地里种西瓜。说是物以稀为贵,咱们这片屯子都没种瓜的。只要咱们种出来,肯定能卖上大价钱。他家老婆是听惯了老公的话的,也不反驳就这么定了。于是将东山脚下原本都出芽的一片白菜地给铲了,出了的白菜芽都当蘸酱菜吃了。撒上西瓜籽儿就开始伺候起来。你别说,还用茅草搭了个看瓜的小窝棚,整的很像那么回事。因为他家是屯子里第一个种西瓜的,大家都好奇,没事就来他家的瓜地看看。小瓜苗长势极好,绿油油的蔓挎蔓的铺满一地。夫妇俩伺候的勤勤恳恳,为了挑水浇水将自己的肩膀都磨出泡了。功夫不负苦心人,到结果的时候,每个蔓子上都结了好几个小瓜扭。老李头这个高兴,勤勤恳恳谨谨慎慎的守着,就盼着今年这瓜能卖上好价钱,给家里人都添件新衣裳。

终于,开园瓜下来了。老李摘了一个最大的,敲上去砰砰空响。肯定是个沙瓤的!老李可是会做事的人,他在晚上乘凉的时候,将瓜拿到古井里镇上,等庞爷他们都过来时,打开大家吃。这瓜这个好!刀才碰到皮儿就嘭的炸开,干沙瓤,满口甜!尝到他家瓜的人,第二天都去他家瓜地挑瓜,有的还多挑几个给邻屯的亲戚送过去。这算是自然广告,有口皆碑才是硬道理啊。没几天,老李的瓜地就热闹了,天天都有来买瓜的,根本不用摘了出去卖了。老李心里高兴,就更大方了,每天下晚乘凉都会摘两个瓜送过去给乘凉的大伙吃。

这天,大家正吃着瓜坐在井沿儿上神侃呢。;聊的是张二跟媳妇吵架被媳妇挠成豆角丝儿糗事。这张二就在旁边听着,大伙说的不准的时候,他还给纠正:“不是不是,我媳妇不是那么挠我的,是这手这样,哎,对,就这一下子我这脸上就出现五道子。嘿嘿嘿。”农村小,家家户户的小事一会儿就传遍了。但是难得张二是个肯牺牲自己娱乐大伙的人。大伙也不认真揶揄他。就他的事情拣个乐。

那边一个听热闹的小孩儿忽然喊了一声:“哎,你看那有个耗子革那啃瓜皮呢!”大伙顺着他手指着的地方看过去,果然,一只手掌大小的老鼠正偷偷的躲在障子边上,啃着旁人随手扔过去的西瓜皮,两个小圆眼睛贼溜溜的乱转,一边监视着众人的动静,一边继续啃。老李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忽然就童心大起,说:“我家的瓜,咋能给耗子吃,小子们,上,给我打!”说着先捡起一块土叻咖(土块)冲着老鼠就揍了过去。小孩子儿最喜欢起哄干这些事儿了,看大人先挑头,哄的一声全去拣土块儿了。然后铺天盖地的土块就冲着小老鼠砸了过去。

老鼠本来仗着自己灵活,边啃着瓜边想着你们要是看见了我我就跑,看不见我就多吃两口。奈何这么多人竟然一起喊打。真的成了过街老鼠了。一片土块子弹下来,这贪吃的老鼠英勇的蹬腿了。老李还挺高兴,说:“今天乘凉真热闹,打耗子打出一身汗,大伙等着,我回家再去摘两个瓜,咱们解渴。”说着带了两个小孩子跟他回去搬瓜。谁也没注意到,这个刚才蹬腿的老鼠忽然就翻身而起,一溜烟的就钻进别人家园子里去了。这就是老鼠常用的装死之计啊。

当夜,老李依旧看守在自己的瓜地里。这天傍晚瓜吃多了。半夜他想解手就出了瓜棚。忽然趁着月光看到瓜地里一个模模糊糊的黑影子正撅着在干什么呢。肯定是偷瓜贼。他想着,然后撞着胆子大喝一声:“嘿,那边的,你是干啥的!”谁知随着他这话一出口,影子忽然不见了。老李揉揉眼睛,还以为自己看花眼了。就没在意,撒了尿继续进棚子睡觉。

第二天,老李起来看瓜地的时候,忽然觉得少了好些大个儿的西瓜。想到昨天的黑影子,顿时觉得肯定是有偷瓜贼。于是晚上有了心眼,将自己几个儿子都调来瓜地埋伏,一定要抓住这个偷瓜的。几个人忍着蚊子的叮咬硬是在瓜地里趴了大半宿。果然,到了后半夜,瓜地里又出现几个黑影子。老李心想:“好哇,昨天才一个,今天还拉帮结伙的过来偷上了。”于是站起来一声断喝,带着几个儿子就冲最近的一个黑影扑过去,他儿子也是比较虎,竟然拿了个管锹当武器。人还没到管锹先拍上去了。老李心里这个气啊,本来抓住偷瓜贼就行了,你这傻儿子再给拍出人命来。结果到了跟前儿一看,哪里有人,只有一个被摘下来的大西瓜被锹拍个粉碎。老李奇了怪了。眼见着锹都拍到人了,怎么找不到呢。回头四下一看,另外几个人影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早上起来一看,果然又少了很多瓜。瓜地也凌乱不堪。而且有的瓜竟然才拳头大也给从瓜藤上给摘下来了。这摆明是霍霍人。但老李转念一想昨晚上人影凭空消失的事情,心里又有些不摸底,这是人干的么?在屯子里压根没得罪人。再说大家吃瓜过来说一声就行,哪里用偷的呢?想来想去,老李拎着俩大西瓜过来找刘奶奶了。

刘奶奶正在炕头抽烟呢,见到老李忙让往炕里坐,又让媳妇接过西瓜切了端上来。老李也不跟刘奶奶虚呼,直奔主题的将昨晚上的事情说了。然后请刘奶奶让白仙儿给看看。刘奶奶立马答应了。点上香,念叨几句,过一会儿白家仙儿的姿态就上来了,扭着腰,舌头一舔一舔的问:“谁找我啊,啥事啊?这是谁家西瓜,拿过来我尝尝。”老李见要,忙拿过去一牙儿,老太太几口就吃掉了,吧嗒吧嗒嘴说:“挺甜啊,赶明再送来一个给我。说吧,找我啥事?”

老李又将事情学了一遍,老太太点点头说,你等一会,我给你查查去。一会儿的功夫就回来了,笑嘻嘻的说:“你咋得罪这么个玩意呢?我给她给你抓来了,她自己跟你说吧。然后只听见刘奶奶的声音又变了,变的又尖又细,带着点哭声说:“白大姐你咋管这事儿啊,这事儿不怪我啊。是他先出手伤了我太孙子的,我那孙子没霍霍人,就吃了点他们扔的西瓜皮,被他们这顿臭揍,差点打出屎来。我这不寻思给我孙子报仇么。也就霍霍他家几个瓜,你知道,以我的能耐,要他孙子的小命也容易的。”老李听着这话,心里恍然大悟,原来那天在井口打的那个小耗子竟然也成了精了。这是家人过来寻仇来了。心下也挺愧疚的,毕竟是自己不对。人家耗子就吃个瓜皮而已。于是忙在旁边点头说:“哎呀,那天那事是我不对,跟大伙聊天一时高兴过了头,才做了那样的蠢事。您可别计较。”

章节目录第二节老鼠偷瓜2

刘奶奶又变回白仙儿声音说:“这么回事啊,那的确是他们人不对。咱也没霍霍人,凭啥打咱们。不过总归你们耗子偷东西的名声儿在外,人家膈应你们。这么着就算了。这是他们不对在先。要不我还真得吃你家几个人杀杀你威风。”

那尖细的声音又响起说:“白姐咱俩都说好了,你不动我家这脉人的。我也都好好管着他们,都往修行正道上引,吃的都是山里东西。你可不能借着这个由头再开杀戒。再说虽然你是我的天敌,但我这么多年也勤加修炼了。咱俩拼个鱼死网破的可让别人捡了便宜的。

哼,白家仙冷哼了一声说:“我要动你还用找理由么?你们有偷鸡摸狗的事情让我逮到,我就不客气。”

“唉,白姐,你可不能空口白牙的污蔑人。你问问这个人,我们就住他家瓜地边上,出了这两天我们报复偷他几个瓜,之前都丢过没有?有人霍霍没?别家的鼠类过来偷着啃我都帮他看着不让啃,就怕赖我家身上败坏我名声的。”那老鼠明显是急了,说话的声调顿时上了八度。

白仙儿看向老李,老李仔细想了想,的确是这么回事。瓜熟了这么些天,除了这两次,还真一次都没遭过耗子咬,这可是稀奇事,看来他们是有帮忙的。于是点头。白仙儿就放缓了声音道:“这样就好,你修你的,我修我的。咱俩井水不犯河水。虽然咱俩是天敌,但是修道路上是同类。我也懒得管你们。你的子孙多,自己好好操心把。你先回去吧。我跟他说这事。”

那尖细的声音如拎大赦,赶紧谢过白仙儿就跑了。白仙儿这才慢悠悠的对老李说:“你都听见了吧?人家是气不过才霍霍你家瓜地的。本身我们野仙儿修炼就不与你们人类为敌。你们却成见在先,总是伤害我们。这次是你的不对,你回去好好的给人家赔礼道歉去吧。对了,明天西瓜再送来一个,挺甜的。”说罢就走了。刘奶奶睁开眼睛打了个哈欠醒了醒神,然后问老李说,都听明白了?赶紧回家办去吧。说着忽然就倒在炕上了。把老李吓了够呛,忙又掐人中又灌水的给弄醒了。刘奶奶很虚弱,轻声说:“我没事,之前都是白家仙儿上身,我都习惯了。这次变成了灰仙儿。我的体质怕是不合适,他一走我这身子立马就发虚发软。歇歇就好了。对了,白家仙儿要的西瓜你可不能忘了。答应了的事情千万得记着。还有就是快点回家跟人家道歉吧。”老李连忙点头,拜谢不已的回家了。

老李不敢怠慢,回家后就摘了三个头等大西瓜,然后沿着瓜地找耗子洞,终于在地边的草岗子上看到一个比较大的耗子洞,就心想:就这吧,也知道哪个是,反正他是野仙,能找到。然后放下西瓜,诚心诚意的说:“老仙儿,前几天不是有意冒犯你家家人,现在跟你赔礼了,这几个西瓜你收下。以后还麻烦老仙儿帮忙照看这园子,等卖了钱,我再给老仙儿送点粮食来。”说罢诚心诚意的拜拜就回家。然后又挑了几个大西瓜给刘奶奶送了过去。刘奶奶已经好多了,正在炕桌旁边坐着喝粥,见老李进来忙放下碗问:“那事情办好了?”老李点头说:“嗯,我刚摘了几个大个包甜的大西瓜送到了田埂边上,跟他们道歉了。你说我那天咋就这么欠呢。这还算好的,要是那天下手狠了点,将那小耗子打死了,估计人家就不这么轻易的善罢甘休了。”

“可不是么,人家没招没惹你,白被你揍了一顿还能不生气?以后记住了,手别欠,遇到事情先宽心,别动气。这才是老爷们儿。”刘奶奶说道。

老李连连称是。又说将几个大西瓜带来了给白家仙。刘奶奶笑着说:“你搁那吧,我帮你谢谢老仙儿就行了。”

老李第二天过去瓜地一看,哈哈,每个西瓜都被嗑出一个圆窟窿,里面的瓜瓤都吃没了,干干净净的留着个圆瓜皮。地上西瓜子儿摆成了一小堆。老李知道这是仙家原谅他了。果然,他家的瓜再也没丢也没被老鼠祸害。等到了秋天,老李特意从家里带了一口袋苞米给扔瓜地了。说是送给灰仙儿全家过冬用的。因为耗子的帮忙看着,老李家的瓜地这一年真挣了不少钱。不但能给家里人都添新衣裳,还存下了重盖房子的钱。老李后来又种了好几年的瓜,和这家耗子相处的极好,有时候放牛的人路过他家瓜地,就看到老李一个人蹲在地头上,手里拿着一块西瓜自己啃,另一只手挖出点瓜瓤递给旁边等着的小耗子,那耗子就跟养熟了的家养宠物一样,就着老李的手啃西瓜瓤,一点不怕人。老李曾经想将这家灰仙儿请家里来当保家仙的。但是请示过刘奶奶,刘奶奶说他们家没缘分。就没请成。果然,四年以后,这伙耗子搬家了。老李还挺想他们的,曾经到刘奶奶家请白家仙儿问问他们去了哪里。那白家仙儿翻着白眼说:“一伙耗子走了就走了呗,你还惦记啥。告诉你,他们得罪二龙山胡丽萍了。全家避难去了。”老李也不知道这胡丽萍是谁,直到后来二姨和邓姑姑一起遇到那伙狐狸,才知道,原来是个狐狸精啊。

不过二姨个人不喜欢耗子,成仙儿的耗子也不喜欢。总觉得他们尖嘴细须圆溜溜的眼睛很算计。这是有件事让二姨这么觉得的。那时二姨家门口有个水洼,下雨就会积水。有一天二姨就看到一个耗子在那探头探脑的喝水。她就想将它赶走,结果那耗子边喝水边用眼睛瞄着她,见她过来了就走远点,见她回屋里就又回来。几趟下来,二姨生气了,追着耗子追了出去,结果耗子给她引到了一个泥地里。二姨没留神脚下就陷进去了。这耗子竟然不跑,还在一旁梳理须子气二姨。从此二姨就觉得这动物奸诈,比狐狸还坏。她挺疑惑的,白家仙儿和耗子儿应该是天敌,天敌就应该杀了么,干嘛留着,万一哪天人家修的比它好,岂不是会反过来报复她么?二姨就这么问刘奶奶,刘奶奶就笑说:“众生平等,在修炼上,这些野仙儿不在乎物种的,同是修炼的狐狸见到黄鼠狼也不咬,蛇见了耗子也不吃,都是知道修炼的艰难。再说,修炼过程中越少犯杀孽,就越晚有天劫。动物们不比人,他们很谨慎,一般不承诺什么,但他们要是互相定了条约,那反悔的可能性比人可小多了。不过动物也有动物的习性,比如黄大仙儿就爱吹也爱听捧,狐狸就爱美爱钱,蛇就不太爱插手闲事,刺猬爱贪小便宜,老鼠则精细,会算计人。你要是知道动物仙儿这些脾气秉性,就能理解他们的做事方式了。这些仙家儿互相也有往来的,天敌之间关系稍差一些。他们也有领地之争,也有争强好胜的心。其实这些都是本性,修炼层次越高,就越会摈弃本性,慢慢的往人的性格上发展。如果人修炼呢?你要放弃自私,放弃贪念,甚至放弃荣华富贵。你想想会不会困难?所以说,这些修炼的动物都是值得尊敬的,能把持住自己心性的人也值得尊敬的。共同生存不比互相杀戮来的更好么?”二姨似乎懂了很多。从此以后看到耗子的时候,也不再呸的一口吐过去。而是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就当是一种普通的小动物罢了。

章节目录第三节朝鲜女人1

朝鲜女人

这是日本鬼子在东北横行时发生的事情。二姨亲见野仙家用法术庇护了一个被日军追杀的女人。

二姨的屯子离臭名昭著的部队还挺近的。所以对日本人并不陌生。那时候管他们叫日本鬼子绝对是有道理的,提起他们二姨就恨恨的说:“那些哪里是人,都是群地域里的鬼,托生成人皮过来霍霍世人。没人性的人当然就是鬼。”日军进驻东北的前期,是不太骚扰贫民的。甚至军队路过时,还会给小孩儿糖吃。这在他们军队里称作奴化政策,对外则称是亲民。但这都是表面的假象,他们内心里压根没把中国人当人看的。但他们也知道,如果将附近的村民惹怒了,他们的局面就更被动。本着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则,大家表面相安无事的过了很久。这期间,日军用来试验的马路大,都是外地捉的没有情报价值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类积极分子。还有少量的朝鲜战俘。金英姬就是其中的一个朝鲜人。她的父亲参与了抵抗日军的行动,于是他们全家都被捉住了。母亲和两个弟弟在关押期间就被折磨致死。她本人也遭受了非人性的对待,具体的我就不用描述了,大家在各类电影中已经知道了日军的残忍。后来,她和父亲就被押运到了。日军喜欢用远处捉来的人,或者不会中国话的人,这样他们的秘密就不会泄露。他父亲很可怜的被各种病毒试验折磨的非人非鬼。而英姬却很幸运。除了冻伤试验断了三根手指。当然,我们只能用幸运这个词。因为当时有个鬼子军医看到英姬,看上去十分像自己远在日本的妹妹,于是这个禽兽的人性稍微恢复了一点。没有拿她当伤寒试验的试验品。在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窟里,进去了想活着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英姬唯一有的本钱便是身体,可是这具身体早被折磨的千疮百孔,日本人早已经不感兴趣了。英姬自己也放弃了生的希望,只想等个比较快得死法,不要像父亲一样被各种病菌感染,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但这个奇迹降临了。这天英姬的同狱要被拉出去做试验,正往出提人的时候,外面警报忽然响了。于是几个鬼子带着那个人匆忙离去,竟然忘了锁狱门。英姬惊恐小心的跑出去,一路上竟然没有看到看守,想必是警报让那些日本人都集合起来了。外面刺目的眼光让她好不适应。应该是发生变故了。值班的鬼子撤了一大半,英姬趁人不注意,滚到了试验的残次品中。所谓残次品就是非细菌试验后死掉的人。这些尸体会集体堆在背静处的一个大坑里。一天有固定的时候或烧或用酸溶解。别问英姬为什么不直接跑,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英姬逃走的瞬间根本没想到会怎么样。躺进死人堆了才开始考虑是烧死疼还是硫酸疼。但是这都不重要了,被许久不见的阳光温暖的照着,这么死了也值得。英姬迷迷糊糊的躺着,就这么昏睡了过去。

傍晚,两个日本鬼子过来搬运尸体。其中一个年纪大的偷懒,远远的站着让另一个年纪小的搬。年纪小的带着全副的面具,粗暴的将英姬和其他几具尸体拖到车上,准备运往后面的火葬室。现在大家去纪念馆还看得到这个火葬的地方,听说烟囱的内壁都被尸油浸透了。英姬就这么装死的等着。这个日本鬼子可能不满意为什么自己要被指使,于是嘟嘟囔囔的不肯迅速的推过去。临近半路还扔下车子跑到墙根下去小便。英姬趁机逃到了探照灯照不到的暗处蹲着。又通过一个足球大的土洞钻出了围墙。(这些都是口述,我觉得不可思议。至于真实度,我现在无法查证)。于是英姬开始没命的跑。不辨方向的逃。白天就躲进苞米地,晚上继续跑。日本人发现有狱人逃跑,怕自己见不得人的秘密被泄露,派出了几个小分队追。几次英姬都差点被捉住。但是她命真大,都躲了过去。这天晚上,她终于逃到了二姨住的屯子。

十几天的逃亡已经耗尽的英姬的体力。她不顾被发现的危险跌跌撞撞的闯进了屯子里一家住户。这是刘奶奶家。刘奶奶早就仙去了。家里的保家仙由刘婶继续供养。刘婶此时年事已高,人老了觉轻,只听到外面噗通一声,感觉像是什么人翻进了障子。于是叫起了刘根儿(刘婶的儿子)起来看看。刘根儿起来一看。只见一个姑娘家血迹斑斑蓬头垢面的躺在院子里。于是忙招呼着将英姬抬进了屋子。灌口热水将英姬弄醒。可是英姬是朝鲜人,不怎么会说汉语,仅仅是在监狱里跟同狱的中国人学过几句。比划了半天也说不明白事情。终于英姬蹦出了一个词儿(巴嘎),然后比划着要杀自己的样子。刘婶明白了,这姑娘是被日本人迫害的。这说啥也得救。只是日本人搜人,要是搜到了就全家都得连坐。自己老骨头死了不要紧,儿子和孙子可是刘家的一脉香火,断了根儿怎么办呢。刘婶儿于是恭恭敬敬的请香,问问仙家怎么办。

其实当战事打起来的时候,白家仙儿就托梦告诉过刘婶以后它要进山了,世道太乱它不准备在人间修炼了。但是这次刘婶一请还真的请下来了。老仙儿没上刘婶儿的身,而是上了她儿媳妇的身。听罢刘婶的问话,老仙慢慢悠悠的说:“我明白了,是要救人一命。积德行善是好事,可以做。我会护着这女娃的。那些野人(白家仙这么称呼鬼子)杀戮气太重,离老远我就闻到了。明天晌午他们就到屯子了。到时候你们按照我说的把这女娃藏起来,谁也别怕。只要过了正午他们查不到,这女娃的命就保住了。刘婶忙问仙家是藏在柴火垛里还是藏在地窖里。白家仙儿都摇头。大伙都困惑的时候,白家仙将藏女娃的地方一指,刘婶都愣了。她儿媳妇指的竟然是自己家院子里的葡萄架。

刘婶喜欢乘凉,于是早些年从山上挖了一颗山葡萄下来栽在自己的院子里还搭了个葡萄架子。这几年下来,已经长得郁郁葱葱,跟个小窝棚似的了。但是葡萄藤再密实,也遮不住一个活人啊,再说这葡萄架这么显眼,日本人来了肯定要搜查的。怎么可能躲得过去呢。待要再问,老仙家已经走了。没办法,刘婶只好吩咐儿媳妇给烧水,让英姬好好的擦洗身体,换下的衣服扔到灶坑里烧了。然后让刘根儿一大早就起来扫院子,并把家里的猪粪洒在院子和外面道上。这是为了躲开日本的警犬。

上午,刘婶儿更犯愁了,因为和英姬没法沟通,她没办法将仙家的意思跟英姬表达清楚。让英姬自己理解藏在一个葡萄架底下?然后日本人来了不能动?这可如何是好呢。幸运的是,英姬自己聪明,在刘婶的比划下明白了自己藏在这里比地窖和柴火垛都安全。且表示一定不声不响。一家人就这么忐忑的等到了鬼子搜村。英姬的味道已经被掩盖的差不多了。鬼子也不确定英姬是否在村子里,但是照例还是要搜的。搜到刘婶家,正是正午。一队儿的鬼子踹开院门端着枪就冲了进来。

章节目录第四节朝鲜女人2孵小鸡

只见葡萄架旁像是起了一层热浪似的,蒸腾些雾气,有些虚无的感觉。鬼子还是拿着刺刀到处刺,柴火垛,白菜窖,都搜过了。正要往出走,一个鬼子注意到了这个可以藏人的葡萄架。于是慢慢走进了。英姬在里面吓得面无人色,但是强忍着一动不动也不敢出声。刘婶儿一家表面镇定,但是心里却都在念叨老仙保佑。怪了,这鬼子从葡萄架的门洞里往瞧,竟然什么都没发现就走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啊。那么一个大活人就像在里隐身了一样。英姬都感觉到鬼子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了,可就像穿过她得身体一样,鬼子什么都没看见。当鬼子撤了以后,刘婶才将已经吓得软了身子的英姬拖了出来。让她上炕上躺着休息。刘婶儿特意支使刘根儿去买了高香给仙家,让英姬跪下给白家仙儿拜谢。白家仙只是悠悠的说:“不用谢了,不过是个障眼法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乱世中,不是我们修炼人长待的地方。以后这事刘家媳妇你也不要管了。越往后死人愈多,你是救不过来的。这个功德能让你增寿五年啊。你寿数是87了。”老仙说的很准,刘婶卒年正是87周岁。

英姬后来并没有在屯子里住下,休养了几天,身体好了以后她继续逃亡的生涯了。不知道她后来有没有回到他的祖国。估计她也会对中国这种玄幻的事情感到惊讶吧。救了他的,是一条蛇精啊。二姨将这个故事告诉我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相信。但是中国古代就有诸葛亮用石头阵抵挡几万大军的事情,用的就是道术的迷宫阵法和障眼法一类的吧。其实我们很多的法术还是有的,只是失传了而已。

孵小鸡

农村除了种地,主要副业就是养猪养鸡。每日家里的油盐酱醋都从这鸡屁股底下来。过年再一杀猪,卖上半扇肉,开春的各种开销也就有了。而种地卖的钱,攒一些留着大事用(盖房啊,娶妻什么的)其余还是要投入到地里的。于是每年春天,农村的小媳妇大婶子们就开始攒鸡蛋摸小鸡。(农村叫孵鸡蛋为摸一窝鸡)也有摸鸭蛋和鹅蛋的——要看老抱子(东北农村管孵鸡蛋的母鸡叫老抱子)是不是老实配合。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不是二姨屯子里的。王家窝棚一个小媳妇这年准备抱一窝大鹅,在炕上做好了窝,(农村孵蛋都在炕上,为了母鸡孵蛋时下地吃食的时候,可以保温,不至于小鸡在蛋内闪死)出去选了一只老抱子,可这老母鸡太聪明了,进屋一看,丫,这窝里的蛋咋跟我下蛋差别这么大呢?肯定不是我的种。想忽悠我?没门!上炕上蹲窝里就把所有鹅蛋给啄了。白白浪费一窝蛋。把这媳妇心疼的直叫娘,上炕拿着笤帚追打老抱子,把鸡打得满屋乱飞,一没注意脑袋撞墙上撞死了。这下不止损失一窝蛋,还搭上一只鸡。媳妇怕挨骂,就把这鸡拔了毛给炖上了。然后对下地回来的男人和婆婆说,开春下地太累了,为了给家里人添菜杀了只鸡。结果还是被老婆婆给骂的臭血淋头,原来这鸡肉一进口老太太就吃出来了,一是这鸡死了才拔毛,体内的血都没放干净,肉肯定腥;二是这老母鸡的肉又硬又老,自己家杀鸡还能选这样的老鸡么?于是拄个拐棍站在门口骂了半个钟头:什么丧门星啊,什么败家子啊,什么难听骂什么。也怪这婆媳关系不好,媳妇听的这个气啊。当晚就卷包袱回娘家了。走前撂下一句话,说:“我看你家以后能不能摸出下蛋的鸡,你家的鸡鸭鹅都不带会下蛋的,就因为你个老蒯缺德带冒烟儿。”说罢甩头就走了。那时候还不兴离婚呢,她这做法就算休夫了。不过这媳妇娘家有钱,也不在乎,任夫家怎么接就再没回来。老太太本来就跟这媳妇不对付,看儿子接了几次都没接回来更生气,对外扬言就算这媳妇磕着头回来求她也不能再进他家门了。不过说来奇怪,自从这媳妇走后,老太太准备再抱一窝鸡,结果二十几个蛋出壳,全都是公鸡,农村人嘴碎啊,就将这话传出去,大伙都说这是媳妇说的话准,他们家弄不出母鸡来。老太太不信邪,又攒了二十几个鸡蛋又抱,出了二十几只鸡,有三只母鸡,老太太乐坏了说:“我就不信那小骚货随嘴一说还能成真事儿了。看看我不是摸出母鸡了么?”这家伙把这几只小鸡仔儿爱护的啊,小米青菜剁碎了的喂了一个礼拜,眼见小鸡仔们都长的毛茸茸黄乎乎的满院跑了。偏偏他家孙子淘气,这天非得拿着棍子满院撵小鸡玩,没留神前面有个石头绊了一下,一个前趴子就摔倒了。老太太忙出屋看看小孙子摔坏了没有,扶起孙子来,孙子倒是没事,只是身下压死三个小鸡崽,就是这三个母鸡。于是这家这一年就没有鸡蛋吃也没有鸡蛋卖了。到了冬天过年倒是有很多公鸡杀了吃肉。把老太太气的垂头顿足的,指着孙子说:“你个小冤家,那么二十几只公鸡随便你弄死,你偏偏就能挑着这几只母的弄。可是你妈支使你的吧。”

老太太不服劲儿,第二年春天接着摸小鸡,又出了一窝十几只小公鸡,老太太想着,我还不信邪了,非得孵出母鸡不可。又接着让老抱子趴窝,然后往鸡蛋里塞了几个鸭蛋,于是二十几天过去了,老抱子又领着一窝小公鸡下地了,几个鸭蛋没出壳就被闪死在窝里(鸭蛋比鸡蛋晚几天出壳)。村里人都跟看笑话似的看着他家一窝一窝的抱小公鸡,路上碰到这老太太就说:“哎呀老太太,你家够热闹的啊,一屯子的起早都指着你家的公鸡了。清早起来叫得跟合唱似的哈。”老太太就赌气了,非得抱出点雌的出来给大伙看看。但是一个老抱子连着抱两窝很伤元气,都瘦的跟皮包骨一样了。老太太就从鸭子里找了个老实的母鸭子,塞了几个鸡蛋几个鸭蛋几个鹅蛋。这时候已经入夏了。按说摸小鸡什么的都是春天比较好,蛋比较饱满比较容易出壳,入夏的蛋的质量就不高了。这鸭子也算争气,不动不吃的趴了一个月,一堆小公鸭小公鹅出壳了,别说,鸡蛋里还真有四个小母鸡。老太太捧着这几只鸡仔儿细细的看了又看,确定了是母鸡以后,乐得何不拢嘴儿。于是老太太逮住谁跟谁说:“你看,我家出了小母鸡儿了吧?说什么我家抱不出母鸡,都是没影子儿的事。”高兴没几天呢,母鸭子带着这一帮孩子们下河,根本没分清有几个孩子跟自己不是一个属性,于是好不容易出来的几个小鸡儿跟着鸭妈妈就下水去了,再也没上来。老太太从此彻底蔫了。再也不提抱鸡蛋的事了。村里也就流传着这么个啼笑皆非的故事。幸好这媳妇还算嘴下留德,没直接说他家绝后,也是看着自己亲生儿子的面子上吧。不过这种诅咒实在太吓人。其实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长久的矛盾,大可不必为这点小事咬牙切齿的诅咒。你看这老太太为了跟儿媳妇斗气多可怜,一家子再也没吃到鸡蛋不算,还被村里人当笑话看了那么久。









































白殿疯方法大全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i.com/wazlyy/107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