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可能随处都感受到糖尿病的存在,家庭、工作、聚会时或多或少地都会有糖尿病的影子出现,因为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每4个人中有1个糖尿病前期,将糖尿病称为“海啸”一点也不夸张。
糖尿病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个别人或是少数人的事情,如果您不在乎,很有可能下一个糖尿病患者就是您或您的家人。
糖尿病也是位绅士,彬彬有礼糖尿病虽然很可怕,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但是他还是很有礼貌的,他从来都不是一位“不速之客”,在糖尿病驾到前,他总会事先敲敲你的门,给你一个预报,“我糖尿病快要来了,你要小心喽!”这也是医学上说的糖尿病高度危险的信号,不同年龄层人群,信号不同。如果您大于18岁并具有下列情况中的一种,则为糖尿病高危人群。1、年龄大于等于40岁;2、有血糖异常的病史(如空腹血糖大于5.6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7.8毫摩尔/升);3、超重或肥胖(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下附BMI指数表4、久坐的生活方式;5、一级亲属中(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兄弟姐妹)有糖尿病家族史;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等于4公斤)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7、有高血压病史;8、有血脂异常史;9、有冠心病病史;10、有使用激素引发糖尿病的经历;11、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12、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果您小于等于18岁超重或者肥胖,且合并下列情况的一种,则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1、一级或二级亲属中(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姨、舅)有糖尿病史;2、身体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情况,如黑棘皮病(颈部等处皮肤粗糙发黑)、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3、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我很危险,怎么办对于成年糖尿病高度危险人群,应尽早进行糖尿病的筛查,所有大于等于40岁的成年人都应该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度危险人群,应该从10岁开始筛查。首次筛查结果正常,应该每3年重复筛查一次。筛查方法1.去医院检查血糖,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筛查只能用静脉抽血的办法,而不能用家用血糖仪进行检测血糖。(1)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空腹血糖标准为小于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正常;(2)如果空腹血糖在6.1(或5.6mmol/L)-7.0mmol/L之间,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之间,医院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俗称喝糖水,需要空腹抽1次血,喝糖水后2小时抽1次血,根据两次检查结果判断您是否存在血糖异常或已是糖尿病。在该检查过程中,如果有条件可同时抽血评估你的胰岛功能,判断目前的胰岛状态,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缺乏现象,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2.如果不想喝糖水,可以随时抽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看最近2-3个月的血糖情况,如果在4-5.5%属于正常,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建议查血糖,必要时喝糖水以确诊。糖尿病不可怕,只要发现得早,治疗得到,可以逆转或延缓糖尿病病情的进展,像正常人一样健康生活。如果你要具有这些危象特征,依然毫不在乎,我行我素,那样糖尿病就会毫不客气,破门而入。如果有了危险特征,正确对待,这样糖尿病就会被你拒之门外,离你远去。
BMI指数表
怎么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1.1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项目和检查频率
血压:每3~6个月(有高血压病史者建议每天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每3~4个月
实验室血糖检查:用于和家用血糖仪结果进行对比、检测血糖仪的准确性,每3~6个月
甲状腺功能检查:每2年1次;若发现甲状腺抗体阳性,需要每年检查1次
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确诊后3~6个月1次,若结果正常,进入青春期后再查1次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或白蛋白测定、随机尿测定肌酐比例:用于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确诊3至5年后检查1次,进入青春期后需每年复查1次
眼科检查:筛查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确诊3至5年后检查1次,进入青春期后需每年复查1次
牙科检查:每6个月
2.2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项目和检查频率
血压:每3~6个月(有高血压病史者建议每天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每年1~2次
实验室血糖检查:用于和家用血糖仪结果进行对比、检测血糖仪的准确性,每3~4个月
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每年至少1次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或白蛋白测定、随机尿测定肌酐比例:用于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入青春期后需每年复查至少1次
眼科检查:筛查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确诊后尽快接受首次检查,之后每1~2年检查一次,15岁后每年复查1次
牙科检查:每6个月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好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