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黑棘皮病治疗专科医院 >> 黑棘皮病诊断 >> 综述瘢痕疙瘩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瘢痕疙瘩治疗的研究进展

 

打卡丨士兵预备役的年龄是多少 http://www.xiandaihanguo.com/dxdm/5420.html

瘢痕疙瘩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青武,王思丹,陈静,罗莎,冯放,王爱娟,杨顶权

作者单位:北京,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

作者简介:刘青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皮肤外科

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直接切除法、皮瓣移植术、表皮回植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内核摘除术等。切口的张力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应根据瘢痕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设计相应切口,以减少切口的张力。同时,需要做好手术伤口的护理,防止感染及二次瘢痕的形成。但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无论使用哪种手术方法,单纯手术的复发率极高,为50%~%。而采用手术联合放疗、药物注射及其他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物理治疗

1.放射疗法:DeBeurman在年首先报道了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目前临床常用的放疗方式有电子射线照射、浅层X线照射、放射性核素敷贴照射等。放射线照射瘢痕疙瘩区域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胶原的合成,抑制瘢痕疙瘩的复发。术后24h是手术切口处胶原纤维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使用放疗的最佳时期。

2.激光治疗:激光主要包括剥脱性激光和非剥脱性激光,前者如二氧化碳(CO2)激光和铒(Er)激光,主要依靠光热效应发挥作用。单一的剥脱性激光可以成功消除瘢痕疙瘩,但2年内的复发率可高达39%~92%,而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复发率。Azzam等发现CO2激光治疗后瘢痕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显著升高,从而引起胶原重塑,瘢痕硬度的降低。

近来对剥脱性激光的通道效应研究较热,角质层是经皮药物吸收的最重要障碍,剥脱性激光不仅可以消除瘢痕,还通过创建皮肤垂直通道,利于局部药物渗入皮肤。此外,激光联合药物注射的疗效还与注射的次数相关,多次糖皮质激素注射能有效的防止复发。

新发展的非剥脱性激光,如脉冲燃料激光(pulseddyelaser,PDL)和Nd:YAG激光,这类激光具有选择性光热作用。如nm的PDL激光能特异性的作用于血红蛋白,故常用于治疗血管畸形。但由于PDL激光深度有限,适合作为联合治疗方案中的补充性治疗。

3.冷冻治疗:冷冻手术治疗瘢痕疙瘩安全有效,它可通过细胞的物理破裂死亡,以损伤瘢痕组织。冷冻方法包括接触式冷冻和病灶内冷冻。既往报道接触式冷冻的文献较多,但其冷冻深度有限。近来,病灶内冷冻作为瘢痕疙瘩的单一疗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疗效和安全方面,病灶内冷冻手术优于接触式冷冻手术。但可能由于冷冻针相对较高的成本,目前其临床应用受限,在考虑既定治疗方式的总费用及其显著的疗效,病灶内冷冻手术方法有望成为其他经典疗法失败的难治性瘢痕疙瘩的不错选择。

4.压力治疗:压力治疗可以造成组织局部缺血,调节成纤维细胞活性,降解胶原蛋白。压力治疗常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耳郭部位的瘢痕疙瘩。目前对于应用的最佳压力的大小尚无共识,但是大多数学者推荐在24~35mmHg范围内的压力。现已有许多压力设备报道治疗耳部瘢痕疙瘩,如牡蛎夹板、布夹、磁铁、硅树脂模具等。

5.紫外线照射(ultravioletA,UVA):Polat等观察了2例瘢痕疙瘩患者接受UVA1照射治疗。经过3个月治疗,1例患者温哥华量表评分由治疗前的10分,降至治疗后5分,另1例患者由7分降至4分,评分下降显著。并认为其可能的机制是经UVA1照射后,白细胞介素(IL)-1、6上调,继而介导成纤维细胞中胶原酶的上调,导致真皮胶原破坏降解。UVA1照射虽然治疗未观察到不良反应,但长期的不良反应不能排除,而且单次治疗时间为45min,需每周治疗3次,持续3个月,治疗时间较长,建议与其他方案结合,以减少UVA1的总剂量。

6.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光动力治疗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源激发组织中的光敏剂,引发一系列理化及生物学反应的过程。光敏剂在局部应用后,可选择性地富集于异常增生组织,通过波长为(±5)nm的光源照射,产生活性氧,促进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减少胶原的合成。近来,应用氨基酮戊酸作为光敏剂,已用于扁平疣、尖锐湿疣、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7.硅凝胶膜:硅凝胶膜可以阻止瘢痕的过度生长,在改善瘢痕的颜色、弹性和患者的主观评价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硅凝胶膜物理作用、硅酮分子的化学作用等相关。硅凝胶膜使用较为方便,但使用疗程较长(12周),每日使用的时间达12h以上,要求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且价格比较贵,因此临床医生应考虑患者实际情况而选用。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减少各种生长因子的产生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目前仍为临床瘢痕疙瘩治疗的一线方案。单纯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的有效率为50%~%,复发率为9%~50%。而采用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可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肤萎缩、坏死、溃疡,女性月经紊乱等。因此,在病情稳定后,相同部位1个月注射1次为宜。

2.抗肿瘤药物:

2.1FU:抗肿瘤药物能干扰细胞分裂,影响细胞增生,而用于治疗瘢痕疙瘩。FU单药注射有效率为45%~78%,而联合曲安奈德,有效率则可达96%。其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造成的疼痛、色素沉着及浅表溃疡。

2.2丝裂霉素C:是一种抗生素,能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Seo和Sung等采用局部丝裂霉素C(1mg/ml)治疗11例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患者。9例患者在局麻下从皮肤水平削除皮损后,用浸润1mg/ml丝裂霉素C的棉花覆盖伤口3min,另外2例患者直接在瘢痕内注射丝裂霉素C(1mg/ml)。6个月后,9例患者中有6例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而2例局部注射丝裂霉素C的患者病情加重,皮损疼痛加重,出现红斑、水疱、坏死及溃疡。故丝裂霉素C局部外用对于治疗瘢痕疙瘩和肥大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s,HTS)安全有效,而病灶内注射丝裂霉素C可能会加重病情。

2.3博来霉素:博来霉素是来源于轮枝链霉菌的细胞毒性抗生素,已在皮肤病实践中使用多年,可用于治疗顽固性跖疣,皮肤神经纤维瘤和角化棘皮瘤。也经常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能减少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

3.免疫调节剂:

3.1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糖蛋白,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还能减少胶原的合成,同时增加了胶原酶的活性。

3.2咪喹莫特:咪喹莫特是免疫调节药物,外用可治疗外生殖器疣,它通过与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结合,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而发挥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3.3曲尼司特:曲尼司特为苯甲酸类H1阻滞剂,它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递质,发挥抗变态反应作用,缓解瘙痒症状,还可特异性地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在年由日本学者首次应用于瘢痕疙瘩的治疗。

3.4A型肉毒毒素:A型肉毒毒素通过抑制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松弛肌纤维,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美容、除皱。Shaarawy等在24例瘢痕疙瘩患者间对比了病灶内注射肉毒毒素与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发现注射肉毒素患者皮损的体积及主观症状改善较注射糖皮质激素者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A型肉毒毒素是治疗瘢痕疙瘩的较好的选择。但其治疗瘢痕疙瘩的机制尚不清楚。此外,肉毒毒素的成本较高,这可能会导致使其临床使用受到限制。

3.5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瘢痕疙瘩具有以透明质酸减少的细胞外基质沉积的特征,高分子量HA可用于补充HA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间沉积,从而减少纤维化,并最终减少瘢痕疙瘩。

3.6肝素和洋葱提取物:两者对瘢痕疙瘩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Piku?a等使用依诺肝素和(或)洋葱提取物处理成纤维细胞,评定其增生活性。结果表明肝素和洋葱提取物能抑制人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并能下调β1整合素的表达。该研究指出了在治疗瘢痕疙瘩和肥大性瘢痕患者中,使用肝素和洋葱提取物可能的作用机制。

3.7中医中药:

火针: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血行瘀滞、经络痹阻,治疗上多采取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治疗原则。而火针具有活血行气、通络止痛、祛瘀排脓等作用,通过烧至通红的针体刺入瘢痕组织内,可封闭组织血供,使组织炭化及胶原变性坏死,并刺激瘢痕再修复。火针治疗周期较长,可配合注射等其他疗法,减少治疗次数。

黑布药膏:黑布药膏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成药,药味组成主要为老黑醋、五倍子、金头蜈蚣、蜂蜜、梅花冰片。使用时外涂此药需2~3mm厚,用黑布或厚布盖上,换药前清洁皮肤,2~3d换药1次。

复元活血汤:复元活血汤含有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等药,具有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之功效。胥嘉采用平阳霉素和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49例瘢痕疙瘩,3个月后,有效44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而单用西药注射的49例患者,有效36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3%,两组疗效差异显著。

DOI:10./sypfbxzz.-.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11(2):-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原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订阅方式:①邮局订阅(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全国邮发代号:2-。②编辑部直接订阅(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注明订阅数量、邮寄地址,并请致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i.com/wadwh/13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