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内病外治原理:
清朝“外治之宗”吴师机提倡“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内治之药,即外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以膏贴为主,且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目,选择性地配以点、敷、熨、洗、搐、擦等多种外治法,与针灸取穴同一原理。
1、穴位作用:
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2、药效作用: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3、综合作用:敷贴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扶骨祛痛保健贴用于改善风湿诸痛:
扶骨祛痛保健贴来源于名老中医经验方。由乳香、没药、续断、三七、肉桂、透骨草、天麻、川乌(制)、牛膝、红花、川芎等十九味中药加工而成。产品秉承了中国传统中医经络、俞穴理论,又结合了现代前沿透皮技术,是传统黑膏贴与现代高科技透皮吸收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广泛应用于缓解或祛除因风寒痹症、跌打损伤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等不适症状。
贴敷穴位:
颈椎劳损贴敷大椎穴;
颈肩综合证贴敷肩井、肩贞穴,个别有小臂麻木症状者,加贴曲池、手三里穴;
肩周炎贴敷肩井、天中、肩贞、曲池穴;
网球肘贴敷曲池、手三里穴;
腰肌劳损贴敷痛侧“腰眼”穴;
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或突出、棘突)贴敷不适部位一侧的“阿是穴”、环跳穴、委中穴;有小腿麻木或酸胀感觉者,加贴“承筋穴”;
风湿性关节贴敷贴于不适一侧膝盖的内膝眼、外膝眼穴位。
咳喘保健贴用于改善系列呼吸道不适
名老中医祖传秘方。
咳喘保健贴主要以桂枝、制半夏、川贝母、白芥子、杏仁、甘草、薄荷脑、樟脑为原料,科学提炼加工而成。
通过穴位贴敷,用于因感冒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咳喘等不适症状。
贴敷穴位:
1、风寒感冒咳嗽贴敷天突、膻中、肺俞(双);感冒表现严重时,加贴“风门”穴;
2、风热感冒咳嗽贴敷天突、膻中、肺俞(双);热甚者,用咳喘保健贴+干姜微粉贴足底涌泉穴;
3、百日咳贴敷天突、膻中、肺俞(双)、大椎穴
4、支气管炎咳嗽贴敷天突、膻中、肺俞(双)、定喘(双)、大椎穴;
5、气管炎哮喘贴敷天突、膻中、肺俞(双),大椎、定喘(双)
肠胃舒保健贴:用于改善肠胃道系列不适
由吴茱萸、苍术、白术、苦参、肉桂、丁香、木香等原料科学加工而成。通过配方中大量的芳香,导滞之品,达到涩肠止泻、温中散寒、驱邪扶正之功效。
使用时采取穴位贴敷方法,用于缓解人体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贴敷穴位:
1、小儿食积,消化不良性腹泻、腹胀时贴敷神阙穴;
2、中老年体虚腹泻者贴敷神阙穴、命门穴;食积并伴有低热表现者,建议加贴“足三里”穴。
感冒保健贴用于改善系列上呼吸道感染不适表现
本品在名医秘方的基础上,选用产自太行山脉深处的解表圣品——“连翘”,怀庆府的祛风清热上品——“怀菊花”,再辅于芳香解表之品“藿香”,清热解毒的“大青叶”等等,科学配方,精制而成。
通过穴位贴敷,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咽干、流涕、鼻塞、咳嗽等不适症状。
贴敷穴位:
一般感冒,贴敷神阙穴+大椎穴;
风热感冒,贴敷神阙穴+大椎穴+“涌泉”(足底)穴;
鼻塞严重者,贴神阙穴+大椎穴;
咽干、喉咙肿痛者,贴神阙穴+天突穴+涌泉穴;
咳嗽、痰喘甚者,贴敷神阙穴+天突穴+膻中穴+定喘穴+肺腧穴。
贴敷说明
成年人每次贴敷时间在12个小时左右;儿童患者贴敷时间应视年龄大小以及个人体质情况灵活掌握:2—6岁儿童贴敷时间不应超过6个小时;6~12岁儿童贴敷时间不应超过8个小时;以上贴敷时间为常规贴敷时间。1周岁以下儿童,不建议贴敷。
贴敷过程中如出现红、痒、肿现象,可先将膏贴揭掉,用清水稍微冲洗即可;如若有其它明显不适,医院就诊处理。
了解更多“穴位贴敷”中医适宜治疗技术知识,敬请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看白癜风好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