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病,生活中,这种疾病很容易发生,相信很多朋友对你是不是经常一吃饱就犯困,很想睡觉?可能你觉得吃饭犯困很正常,但有时候,如果你犯困程度严重,可能是糖尿病要来的征兆,此时,医院查查血糖。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个糖尿病到来的征兆,希望大家对号入座,发现自己有以下症状的人,医院就诊。
糖尿病发生会有哪些预警信号?
1、一吃饱就困:如果吃饱犯困的情况只是偶尔出现,你大可不必担心,但如果你经常如此,就说明你的的身体已出现问题,可能是因为你血糖偏高,抑制了“食欲素”的分泌,进而引起困倦。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白天出现嗜睡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2倍。
2、血压偏高:有实验证明,患有高血压的人,6年之后患上糖尿病的概率会高达60%。如果你血压偏高,平时在饮食上应注意少吃腌制、油炸食品,通过饮食结构的改善慢慢调理。如果高血压严重的,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刚吃饱就饿:慢性空腹感是糖尿病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有医学专家表示,体内胰岛素机能若失常,会直接导致肌肉、脂肪以及其他组织器官机能下降,如果体内胰岛素不断升高,就会促使大脑时常产生空腹感。
4、黑棘皮病:如果你发现脖子周围皮肤褶皱处出现了一圈黑色,而且总是洗不干净,可能是患了黑棘皮病。多数假性黑棘皮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而这,就是发生糖尿病的先兆。
5、视力变化:得了糖尿病后,人体的视觉也会遭受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血液中的葡萄糖值含量异常上升引起的,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值含量异常上升时,会导致眼球歪斜,进入眼睛的光线也会因此发生曲折,从而引起视力减退、视线模糊等现象。
6、打鼾:当你的另一半提醒你晚上睡觉打鼾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约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睡眠呼吸紊乱。如果你夜晚睡觉打鼾声音过大,白天嗜睡,那么你最好抽时间检测你的血糖水平。
除了以上征兆外,糖尿病到来时,还会出现体重下降、伤口难愈合、吃饱就饿、足部麻痹或疼痛、夜间尿频等信号,因此当我们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就诊。
怎么防糖尿病?这10招管用!
1、天锻炼35分钟
芬兰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周锻炼4个小时,每天锻炼35分钟,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
2、上下班尽量走路
上下班能走路就走路,上下楼梯时,能不坐电梯就不坐电梯。
3、每天少坐90分钟
限制久坐行为可能是防止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式。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研究发现只要每天少坐90分钟,就能为健康带来很大益处。
4、在家吃饭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一周在家吃晚餐5~7次的人,比起一周只在家吃两次晚餐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降低15%。
在家吃饭,油盐可以自己掌控,同时食材新鲜,可以搭配合理,有肉有蛋,有豆有菜,再搭配些杂粮,轻轻松松吃够20种菜品。
5、主食控制在克
一般主食是早餐克、午餐克、晚餐50克。有时聚会也可以快乐地吃吃喝喝,但是,两小时后要安排些活动量较大的运动,比如球类比赛等。
另外,每天主食中若能有1/3~1/2的全谷、杂豆和薯类,对预防糖尿病和肠癌都非常有益。
6、少吃加工肉制品
吃加工肉制品(如咸肉、熏肉和热狗)每周至少5次的人与每周进食这类食物次数少于或等于1次的人相比,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了43%。
7、避免食用浓缩糖类
如糖果、巧克力、甜点等。在我们想吃一点甜的东西时,去选择水果,而不是果汁、甜点,逐渐减少我们饮食中的糖分,慢慢地就会习惯这种不太甜的味道。
8、腰臀比不能大于1
脂肪多分布在腰、腹等部位的肥胖者,这些人要格外当心糖尿病的造访。
腰臀比是预测肥胖的一项指标,比值越小越健康。一般女性比例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属于健康范围。但当比值大于1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大。
9、不做夜猫子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卡塔尔的研究专家发现,睡眠不足会增加患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欠上短短30分钟的“睡眠债”,就可能对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产生显著的影响。
10、每年测一次血糖
有体重超标、家族病史和高血压等致病因素的人,应每年验血,咨询医生的意见。即使化验结果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即血糖有点高,但又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每一至两年就要检测一次血糖水平。
糖尿病重在预防,而平时的生活习惯是最关键的,现代人一切都智能化了,但是一定不要让方便的生活拖垮我们的健康,一定要多运动,管住嘴!祝大家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