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黑素及黑素细胞相关的疾病,专科书籍主要有两种分类,一是色素障碍性疾病(黑素增多性皮肤病),二是黑素细胞性肿瘤,但常见两类有重合的情况。为了整体认识这些疾病,此文一并讨论。
下述疾病不在讨论之列
除黑素外的其他内源性色素(含铁血黄素、胆色素等)及外源性色素(胡萝卜素、重金属、文身)所致疾病。
有色素性外观,但不是黑素相关皮肤病,比如血管肿瘤和增生、皮肤坏死结痂、紫癜、血管炎、开放性粉刺及真菌感染等。
色素改变不作为疾病主要特点的疾病,这包括:脂溢性角化病、色素性基底细胞癌、色素性扁平苔藓、色素性玫瑰糠疹、扁平疣、色素性痒疹及皮肤纤维瘤等。
正
文
黑素增多性皮肤病雀斑、黄褐斑常见而易诊断,不详述。
咖啡斑
易诊断,不过需留意,咖啡斑可为多种系统疾病的表现之一,如神经纤维瘤病、Albright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病、多发性黑子综合征及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炎症后色素沉着
需留意原发病——
常见的:痤疮、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新生儿脓疱病、脓疱病、虫咬皮炎等。
不常见的:接触性皮炎、玫瑰糠疹、银屑病、多形性日光疹、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持久性特发性发疹性色素沉着斑、固定性药疹、麻疹样药疹、病毒疹、硬斑病等。
色素性接触性皮炎
有学者将Riehl黑变病等同于此病。系因真皮黑素沉着而呈褐灰色,常在接触部位发疹,特别是化妆品,可呈网状。
药物所致色素沉着
需警惕,不少药物会出现色素沉着。边缘色素沉着不明显且不规则,部分可能由光毒性药物反应造成,另外,口服避孕药和苯妥英钠可能加重黄褐斑。详见表1。
表1.部分与色素沉着或色素紊乱相关的药物或化妆品
药物或化妆品
临床特征
米诺环素
在痤疮的陈旧瘢痕处或炎症处有蓝黑变色
也可累及甲、巩膜、口腔黏膜、骨、甲状腺和牙齿
部分患者出现泛发性“浑浊的褐色”色素沉着
羟氯喹
灰色至蓝黑色色素沉着,常出现于胫前,还可累及面、硬腭、巩膜及甲下
甲氨蝶呤
曝光区域不规则色素沉着
环磷酰胺
弥漫性皮肤和黏膜色素沉着
甲、掌跖或牙齿色素沉着
氢醌
在使用部位发生刺激性接触性皮炎,造成色沉着过度,或外源性黄褐斑
补骨脂素类
在UVA照射部位的皮肤色素增加
口服避孕药
黄褐斑;乳头色素沉着;痣
齐多夫定
弥漫性黑甲;蓝色甲半月
皮肤黏膜色素沉着
白消安
广泛色素沉着,类似于Addison病
有时与药物引起的肺纤维化相关
黑素细胞性肿瘤晕痣、斑痣、色素性毛表皮痣、蓝痣、蒙古斑、太田痣、伊藤痣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在此不详述。
单纯性雀斑样痣(单纯黑子)
直径1-3mm的棕色或黑色斑点,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可见于体表任何部位。临床易被误认为是下述的黑素细胞痣。不过此病黑素细胞数量增加,偶可呈巢,故可演变为交界痣。
另外,关于「黑子」,不少疾病可伴有多发性黑子,局限性的包括:着色性干皮病、Peutz-Jeghers综合征、Laugier-Hunziker综合征、Cowden综合征、面中部黑子;泛发性的包括:LEOPARD综合征、泛发性黑子、Carney综合征、Tay综合征、Pipkin综合征。
黑素细胞痣
有很多名称,如痣细胞痣、黑色素痣、黑素痣、色素痣、色痣、痣等。分先天性与后天性,后者又有交界痣、混合痣、皮内痣三种。
图1.从左至右:交界痣、复合痣、皮内痣
发育不良痣(非典型痣)
这是一种有争议的临床命名,包括具有不对称、不规则边缘及颜色改变等形态学变化的多种痣。也是一个有争议的病理命名,用于描述具有某种结构改变和(或)细胞非典型性的痣。此病与色素痣及黑素瘤关系复杂。基本对比见表2。
表2.普通后天性色素痣、非典型痣和黑素瘤的临床特征
特征
普通后天性痣
非典型痣
黑素瘤
大小
5-6mm
3-15mm
任何大小,但常5mm
边界
规则,界限清楚
不规则,界限不清
(连续谱)
更不规则,界限很不清
(连续谱)
对称性
对称
轻度不对称
(连续谱)
更明显的不对称
(连续谱)
颜色分布
均匀,有规律
轻度不均匀
(连续谱)
更明显的不对称
(连续谱)
颜色
黄褐色至深褐色,皮色
黄褐色至深褐色、黑色、粉红色,偶呈灰色、蓝色、白色
黄褐色至深褐色、黑素娥、粉红色、红色、灰色、蓝色和白色
甲母痣
形成甲的线状黑色沉积(甲黑线)并不就一定被诊断为甲母痣,因为诱导黑素细胞活性增强而引起甲黑线症状的还有很多原因:
局部诱发因素:外伤、真菌感染、湿疹样改变
全身色素性疾病:合并甲色素沉着的黑棘皮病、Addison病、Peutz-Jeghers综合征、维生素B12缺乏、库欣综合症、Laugier-Hunziker综合征
其他因素:药物,如米诺环素、羟氯喹、化疗药物等
Spitz痣(良性幼年黑素瘤)
儿童或年轻人中出现的红色或色素性丘疹、结节。组织学改变类似黑素瘤。与黑素瘤的临床对比见表3。
表3.Spitz痣与黑素瘤的比较
指标
Spitz痣
黑素瘤
年龄
常10岁,倾向于良性经过
极少青春期前发病
皮损部位
头颈及四肢(特别是大腿)好发
男性常见于躯干(背部),女性常见于四肢末端
皮损大小
常5-6mm,均10mm
常6mm,但早期皮损可以更小
对称性
常对称
进行性不对称进展,提示黑素瘤
皮损形态
半球形,斑状,真皮内楔形分布
表现多样且复杂(也有例外)
恶性雀斑样痣
多发生于老年人,多发生在慢性光损伤部位如面部、手背。皮损多为黑色或褐色的斑片,色素不均匀,边缘不规则并逐渐向周围扩大。约5%进展为恶性雀斑样痣黑素瘤。
黑素瘤
又称黑色素瘤、恶性黑素瘤、恶性黑色素瘤。上述表格已概括其部分特点,不再赘述。另外,目前皮肤镜已广泛用于良恶性黑素细胞皮损的观察,特别适用于黑素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相关要点可参考:简明入门丨皮肤病的典型皮肤镜表现。
注:上述内容着重于临床诊断思路,相当一部分疾病的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部分参考文献
[1]Dermatology3rdedn.LeeLA,WerthVP,BologniaJL[2]皮肤病的组织病理诊断(第2版)朱学骏涂平[3]常建民,冯和平.恶性雀斑样痣[J].临床皮肤科杂志,(12):-
下周预告:未来皮肤科医生的一天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医院沈阳哪家好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在哪当前时间: